第二百二十四章 复武帝之盛!现明章之治!振大汉雄风!(2 / 2)

加入书签

郭嘉猛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就听到。</p>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学即是人、天、地、道、自然中总结出的规律!”</p>

“奉孝将技术称之为奇淫巧技,平以为对于技术的作用看的有些轻了!”说到这,刘平的声调开始提升。</p>

“更好的农具可以开垦、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p>

田畴、孙瑾这些政务官,以及一名来自汝南,叫做孟建的年轻文士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p>

“更好的冶炼技术可以打造更好的兵器!”</p>

以吕布、田豫为首的军方人士,以及已经被提升为校尉负责军中器械的马均,都颇为赞同的点头。</p>

“更好的医疗技术,可以挽救更多生命!”</p>

华佗以及他的徒弟们都颇为认同,处于调养状态的程绪更是深有感触。</p>

“科学与技术互为表里,以科学为依据,以技术为方略,如此一来才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使我幽州,使我大汉国力日盛!”</p>

“诸君,昔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是何等的豪迈,而今前路漫漫,我辈身兼重任,诸君可愿与平共勉,复武帝之盛,现明(汉明帝刘庄)章(汉章帝刘炟)之治、重振我大汉雄风,布武于四方!”</p>

属于血脉中的激情在一瞬间就彻底点燃,武帝之盛!明章之治!大汉雄风!此起彼伏。</p>

就连刘平自己的情绪也被这慷慨激扬的氛围深深影响了,激动之下,刘平干脆高歌一曲,在眼前的情况下,最合适的好像就只有那一首了,于是……</p>

“狼烟起,江山北往……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p>

当最后一声来贺落下,气氛再次被提升了一个等级,不过沮授、郭嘉、田豫、田畴、吕布、张辽、赵云这几个人的眼中却若有所思,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他们同事将目光转向北方。</p>

其实在幽州军内部,关于未来,更准备说是明年幽州军再次出兵的时候的首要方向是有分歧的。</p>

严格意义上沮授、赵云、张郃、高览是北进派,而郭嘉、田豫、吕布、张辽以及归化的乌桓将领,都属于南下派,刘平虽然知道,但是很难做出最后的决定。</p>

然而刘平不知道的是,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这江山北往一出,却在无意中统一了整个军方的思路,先漠北,后中原的思路就此形成。</p>

看着气氛差不多了,刘平伸出双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个问题发端的黄承彦,躬身一拜,然后说道。</p>

“黄公曾经询问平,为何对黄公,对于幽州高等技师学院如此的重视,今天平就在这里给黄公一个明确的答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黄公以及黄公未来的学生们,那些未来的能工巧匠,将成为成为我汉军布武四方的保障,我大汉国力日盛的基石,不知道对这个答复,黄公可满意否?”</p>

黄承彦老先生顿时就老泪纵横,整个人在激动的颤抖,“融,愿为使君,为大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p>

刘平熟练的上前几步,面带笑容的将黄承彦扶起。</p>

“平以为,黄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蔡公纸改良。”</p>

见黄承彦马上要领命,刘平赶紧拉住黄承彦,补充道。</p>

“黄公先不要着急,要推广蒙学,没有合适的书籍可以编纂,纸张可以改良,可是如果全凭手工抄录,未免会成为推广蒙学的桎梏。”</p>

“黄公何不带领幽州的能工巧匠,以及学院中的学生,集思广益,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文字印刻在纸张上的方法呢?平姑且称之为印刷术。”</p>

</p>

说实话,印刷术这东西倒腾出来并不难,雕版印刻而已,就算是活字印刷术也不过是把雕版换成了单字雕版而已,但刘平仅仅提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具体提及如何去做。</p>

在刘平看来,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去指导,有一个方向就够了,至于剩下的自然有黄承彦,以及未来的马均,黄月英这帮人去解决。</p>

黄承彦若有所思,嘴里开始不停的念叨“印刷术”,人家开始思考了,刘平没有去打断黄承彦的思维,重新回到了这个问题最初的发端上。</p>

“郑公,若有了新的合适的书籍,有了合用的纸张,有了可以印刻文字的印刷术,推广蒙学是否还有其他阻碍?”</p>

郑玄这一次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干瘦的老脸笑的如同秋日的菊花一样灿烂。</p>

“若由此,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至于蒙学先生,使君不必担心,有玄在,莫说百人,就是千人万人也绝对不在话下,玄可以向使君保证,推广蒙学需要多少人,玄就为使君提供多少读书人!”</p>

“如果不够呢?”刘平开玩笑道。</p>

“如果不够,那玄就带着德操,召集所有弟子亲自去授课,使君以为然否?”</p>

刘平放声大笑,关于推广蒙学的问题到此为止。</p>

费了九牛二虎,使尽浑身解数,才把一切都料理妥当,虽然最后的结果看起来不错,可是刘平却吸取了教训,打死他也不敢再随便说话了,而且还提醒了他,三字经自己还是别参与了,有些东西好像是三国之后才有的,现在自己蹦出来,自己可怎么圆场。</p>

众人集思广益,从每一个困难点开始剖析,然后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到最后形成完整的一套方案,刘平这蒙学推广计划,仅仅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却形成了一个合理的程序。</p>

仿照着这个程序,与会的一百多人,用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将刘平在内政、外交、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施政目标进行了解析。</p>

会议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人才这个东西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最宝贵的财富!</p>

然而在会议的最后,旁听了十来天的刘平却惊愕的发现,自己手下的臣子们,竟然快要打起来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