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初步了解(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要想进入东欧的市场,除非有着米国商人哈默在苏联的人脉,哪怕一点点人脉也行。

可是以目前梁智诚的能力,意味着暂时是没有办法进入东欧的市场!

梁智诚可不想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为了后续的石油和黄金,越早与苏联打交道,就越有机会得到。

关于黄金,苏联为了满足内部的粮食需求,从国际市场上用黄金购买了大量的粮食。

如果想办法搭上哈默的人脉圈,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可是对方是靠人脉关系在苏联,米国…等各国积累的巨额财富,深知人脉的重要,

以梁智诚目前的地位,很难与对方哈默有半点的交集。

所以这是一个暂时不切实际的办法。

梁智诚还在思考着,没有半点头绪,就再次翻开苏联对外贸易。

看着苏联一组组对外贸易数据,突然注意到苏联除了与西方贸易占有30,

还有与东南亚各国保持一定的贸易,

特别是新加坡,其贸易从1967年250万卢布,再到1974年双边贸易为6300万卢布,上涨了20倍。

再对比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

显然是新加坡贸易比重比较大。

梁智诚留意到这一组贸易数据,分析着苏联与新加坡贸易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

可能是苏联看上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是进入东南亚的桥头堡。

在1970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光遥访问苏联时,

当时苏联总理柯西金直接要求李光遥,期望苏联的军舰和商船能停靠新加坡。

李光遥是并没有直接拒绝,以商人的立场是十分欢迎…。

也就是说李光遥治理新加坡的国策,是不得罪任何一个大国,不光与米国,欧洲,还与苏联保持贸易往来。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新加坡与苏联成立航运公司,以及渔业公司,以及容许苏联莫斯科人民银行在新加坡设立有分行,在当地对东南亚各国公司进行贷款业务。

梁智诚就好像是发现了一个机会,

如果以新加坡为跳板,开始与苏联政府机构,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在金融上,与苏联来往倒是可以试一试。

梁智诚想了想去,目前只能暂时通过新加坡去了解苏联市场。

梁智诚舒松了一口气,准备收拾一下下班。

目前工厂已经是放假了,工人都回去过年了,工厂就显得空荡荡的。

不过,工厂的保安还需要值班。

回到家里,已经是天黑了,李淑芬从厨房里连忙走出来:

“阿诚,现在工厂放假了吧!”

梁智诚换着鞋子,轻松道:

“是啊,妈咪,工厂已经放假了,可以休息几天。”

李淑芬高兴道:

“阿诚啊,你大伯大娘给你找一个姑娘,说是一会儿给你打一个电话。”

梁智诚有一点难以相信:

“妈咪,真的吗?大伯大娘是真的为我介绍一个姑娘?”

李淑芬:

“是啊,阿诚啊,据你大娘说,是庞家的姑娘,长相非常不错,与你非常般配。”

梁智诚一听,是港岛钢铁大王庞家,就没有了兴趣:

“哦,知道了,妈咪。”

另外现在满脑子就是做生意,要把产品卖给苏联市场。

梁本正坐在沙发上,严肃地说道:

“阿诚啊,你大伯大娘托了很多的关系,才找到庞家的女儿,所以,你明天一定要去!”

“明天?明天可是年30!”梁智诚内心是很抗拒,这没有和我商量就连时间。

这时,电话响了,梁本正说道:

“这是你大伯打来的,你去接吧。”

梁智诚无奈地走到客厅,拿起电话:

“喂,阿诚啊,你父母亲和你说过吧。”梁本超声音粗犷道

“大伯,我父母亲说过。”梁智诚淡定道。

“阿诚,听你大娘说,这姑娘刚满19岁,正在港岛大学读书,人也很漂亮,

不过,这姑娘不是庞顶元女儿,是他兄长女儿,所以算起来也是亲的,”

庞顶元是有5个儿子,所以只能从庞顶元家族从中挑选,

梁智诚心里想着如何拒绝,可是见大伯大娘是费了这么多心思,还是重新选一个时间去吧,就淡定地说道:

“大伯,这一定是要明天去吗?”

见梁智诚说话语气好像兴趣不大,梁本超声音是很激动,表示一定要去:

“是啊,阿诚,这时间和地点都已经约定好了,不可改动,在明天早上11点半,中环一家年轻人喜欢去的咖啡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