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 建立(2 / 2)

加入书签

根据以上的状况,梁记制伞在雨伞,衣服面料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杜邦,而是戈尔公司。

该公司是在60年代末研发gore-tex防水材料,

在1976年成功地把技术用在纤维材料上,并接到第一笔商业订单,

在当时,这是市场上第一种兼具透气性、防水性和防风性三大性能的面料。

那么,梁记制伞在防水材料至少是有半年的领先时间。

由于雨伞的淡季即将来临,为了提高利润和产能,梁记制伞把三分之一的产能是留给防水雨伞的生产上,保证订单按时完成。

在产品供应上,是优先供应本地和零售市场,原因是梁记制伞是总部是在港岛,需要得到本地市场支持,再加上零售利润高,

是梁记制伞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

所以,梁智诚是格外的看重,意味着把销售渠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港岛,新加坡,马来西亚合计4家专卖店,供货是十分充足,

一上架就立即受到当地消费者欢迎,纷纷前来购买,

在当天新加坡专卖店销售了550把,在马来西亚是700把。

可以说,销售成绩是十分不错,这还是没有再在当地打广告前提之下,只是在专门店门口贴了一张广告牌,进行简单的宣传,取得成绩,

能有如此的销量,除了产品非常有特色,雨伞轻轻地一甩,伞布雨水就掉了,立即变干了,是十分贴心的小设计,非常人性化。

当然从消费者来看这是一个贴心的改动,看起来毫不起眼,

但是从企业来看,这一个改动是花费全部的资金,冒着公司倒闭的危险,研发出来的技术,

其过程是否艰难,只要企业自己知道!

除了以上,还有气候的原因,

要知道东南亚雨季时间是5~10月份,也就是说,大约是有3个月时间。

同时,张力从新加坡发来传真,表示由于防水雨伞在当地畅销,深受当地上层有钱人的欢迎,目前已经是与李鑫耀接触了,谈论非常友好,

看完这一份传真,梁智诚就思索着,是否需要趁这一个机会,与李鑫耀进行会面?

就一番权衡,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是为了苏联市场,二是梁记制伞专卖店要想在东南亚长期发展,成为公司产品销售地,

必须在当地结交可靠的人,形成强大的人脉网络,从而获得重要的商业情报。

例如东南亚当地市场政策的变化,可以从提前一点确定。

想到这里,梁智诚决定先认识李鑫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是以什么方式与对方结交?

应该是在商业上进行合作,因为梁智诚准备有机会收购联合工业。

这一家公司是有湾湾地区企业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主要生产销售洗衣粉的企业。

公司负责人是李鑫耀。

可是,要不了多久时间,新加坡政府会决定退出这一家企业。

因为新加坡政府决定发展金融业。

这样一来,联合工业是非常缺乏资金,

梁智诚就决定回复传真,可是在内容上犹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