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筑垒地段(2 / 2)

加入书签

红军近卫师9团在8月5日凌晨4时许到达了波泰兹维尔以南4公里处。团长安德烈?阿列克谢耶维奇?科罗温大校下令就地休息,坦克手们深夜从海地(Hayti)和海地海斯(HeytiHeights)出发,赶了一夜的路已经十分疲劳。</p>

这几天的航空侦察表明,美国步兵和平民在波泰兹维尔挖掘了大量战壕和反坦克壕,但没有发现美军装甲部队,只有数量有限的轮式105毫米无座力炮和一些便携式导弹。</p>

科罗温大校认为美国人不过是在虚张声势。</p>

从墨西哥的新雷拉多一直到亚特兰大,9团一直冲锋在苏军的最前面,科罗温打仗总是横冲直撞。他往往不等待炮火突击就发起坦克集群突击,令对手措手不及。在美国南方纵横驰骋的日子里,他还总不顾侧翼的危险和敌情不明就发起进攻,美军经常在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之前就被他冲得七零八落。</p>

美军精锐的第1骑兵师就是在休斯顿城下被他的9团以迅雷之势冲垮。从开战到现在还没有一支美军部队能在9团的履带前坚持个小时以上。科罗温因而成了维拉迪米尔大将的最为宠爱的军官之一,常被同僚称为苏联的古德里安,而他则自比朱可夫。</p>

从微光望远镜里,大校同志看到美军宽大而漫长的反坦克壕和那些高高的土堤。“美国人被我们打昏了头了。”科罗夫嘲笑着说,“居然还浪费力气把挖出来的泥土都堆在了壕沟北边。”</p>

“大校同志,我看美国人这次不简单啊。”团参谋长马克西姆?亚历山大洛维奇?库尔尼科夫上校放下望远镜说。</p>

“在反坦克壕北面筑成的这些土堤会成为我们的巨大障碍。首先,我们的工兵无法迅速从南边填平这些壕沟;其次,如果我们架桥,当坦克爬上那些土堤时会暴露出薄弱的底部,敌人只要用几门无座力炮就可以轻易击毁我们这些坚固的坦克。”</p>

“库尔尼科夫同志,你太多虑了。”科罗温自大地说,“我就不相信美国人有那么聪明,他们不过是一些欧洲人和非洲人的杂种。如果他们有你说的那么深谋远虑的话,这三个月来我们的进展会那么顺利吗?你看我们团从墨西哥到这里的进攻,有遭遇过像样的抵抗吗?”</p>

“可是我们还是谨慎为好。”库尔尼科夫坚持说,“我们不如迂回到海沃德…”</p>

“谨慎是好事,但不用紧张。”科罗夫微笑着说。那敦厚的表情表明如果这是在乌克兰的工厂或者西伯利亚的林场,这个人无疑会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先进工人,头脑简单而又十分卖力。但这是战场,打仗卖力可以,但头脑简单绝对不行。</p>

“参谋长同志,你去通知工程连,准备拂晓时架桥,各部队按原计划在拂晓时发动进攻!”</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