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使者(2 / 2)

加入书签

“我得提醒你,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民族,而且他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创立了他们自己独特的国际关系学说,他们有个专门的词汇来描述,‘合纵连横’。”</p>

就在这时,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佩齐?穆汗默德?柯依夫登上了飞机,同行的还一位中国人。</p>

“你好,佩齐。”坎贝尔马上热情地伸出手,他与柯依夫已经非常熟悉,在非正式场合都互称名字。</p>

“你好,国务卿先生。”柯依夫却十分庄重地用正式用语,与坎贝尔握手后便急忙介绍随行的中国人,“这是中国人民共和国驻我国大使古良先生。”柯依夫刻意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p>

坎贝尔马上主动伸出右手,郑重地说道:“你好,大使先生。我是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鲍尔斯?坎贝尔,非常高兴见到你。”</p>

古良微笑着用英语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好,但也郑重地向对方伸出右手,两只右手有力地握到一起——这是历史性的一次握手,虽然是在不太正式的场合下,但却是朝鲜战争后中美外交官第一次握手。</p>

“这是我的助理,朱丽安娜?索伯斯女士。”</p>

“您好,大使先生。非常高兴见到您。”朱丽安娜用流利的汉语向古良问好,并伸出右手。</p>

“您好,索伯斯女士。”古良保持着微笑也用汉语说,然后再次伸出右手,轻轻地握了一下朱丽安的手指部位,然后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没想到美国的外交官如此精通。”</p>

“我也没想到中国的外交官这么精通英语。”朱丽安娜用普通话回应。双方都有些在奉承对方,虽然从对方的发音、用词上可窥一斑,但到底只是说了那么一两句。</p>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坐下来谈吧。”坎贝尔示意道。</p>

于是众人围着坎贝尔的临时办公桌坐下来,秘书也送上了新煮的咖啡。</p>

古良大使轻轻呷了一口,然后放下,用英语庄重地说:“坎贝尔先生,我奉我国政府之命,特来通知你,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们在明天也就是北京时间九月八日四时以前,无法向贵国专机开放领空。”</p>

坎贝尔与朱丽安娜不禁相互看了一眼。</p>

“大使先生,你能否详细说明原因?”坎贝尔问。原本双方通过巴基斯坦约定坎贝尔的飞机在北京时间七日二十二时从中巴边境进入中国领空,到达北京后秘密进驻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现在中国人却突然改变了计划。</p>

“我也不清楚。我的上级只是说是技术上的原因。所以国务卿先生最快也只能在明天上午十点才能到达北就。”古良强调技术上的原因。</p>

柯依夫赶紧补充说:“鲍尔斯,我们已经为你们的延迟做好了准备了。”</p>

“谢谢,佩齐。”坎贝尔接着转向古良说:“大使先生,那我们就在明天四点准时进入贵国领空。”</p>

“好的,国务卿先生。”古良说着站起来,“中国欢迎你。”然后伸出右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