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东方(1 / 2)

加入书签

 鲍尔斯?坎贝尔坐在窗前俯瞰着中国大地,首先映入他眼帘的便是蜿蜒于群山之上的长城。久闻长城的大名,今日终于有缘得以一见庐山真面目了,果然壮丽雄伟。盘卧于群山之上,连绵上千英里,被绿树红花簇拥着的灰白色长城,好像一条跃跃欲起的巨龙。</p>

国务卿助理朱丽安娜?索柏斯无睱于窗外中国古老的景色,她正忙于整理手上有关于此行的情报资料和方案。她心里很清楚,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相较于美利坚合众国两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国家已经度过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改朝换代。在她那波澜壮阔的漫长历史上,中国人什么风浪都经见过了,无论是残酷的内战还是灭顶的外敌,他们都一一挺过来,不断地延续他们从祖先那继承的优良血脉。中国曾经是美国的直接敌人。人们都还清晰记着朝鲜战争,美国为了自由世界的利益而进兵朝鲜,中国人再次被迫出兵朝鲜,双方血战近三年,尽管谁也没有取得全胜,但美国人总算明白他们自己并非所向无敌。</p>

“朱丽安娜,你说他们会不会指责我们对朝鲜的战争?”坎贝尔突然问道。</p>

朱丽安娜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我们总把中国人看得过于简单。”</p>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坎贝尔不解地问。</p>

“鲍尔斯,我以接触过的那些中国官员并不像我们报纸和电视里说的那样死板。”朱丽安娜认真地说。</p>

坎贝尔听后又看了看窗外,接着说:“我跟你说个私人的想法,难道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艾森豪威尔总统才没有在进攻苏联后进攻中国?”</p>

</p>

朱丽安娜却淡淡地说:“据说总统也很想知道原因。”</p>

第一次红色战争中有一个令世人最为关注的大迷题,就是在1955年美国其及北约盟军利用超时空传送仪成功地攻陷了苏联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去进攻当时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其实这个问题连现任的美国政府也不清楚当中的原因。</p>

“幸好没有进攻中国,不然估计我们今天就无法成行了。”坎贝尔有些庆幸地说。</p>

“也许吧。”朱丽安娜依然淡淡地说,她现在对探讨那些不着边际的谜题没什么兴趣。“中国政府很可能会首先指责我们在台湾的政策。”</p>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主动。在会谈的开始我计划将主动提出总统的对华新政策,力争给中国人一个满意的结果。”坎贝尔点点头说道,“台湾这颗棋子是该放弃的时候了。”</p>

“你有没有一个预期的谈判结果。”</p>

“最好的情况是能跟中国人达成一个协议,至少应该能达成一个谅解备忘录。总之,一定要打破美中关系目前的僵局,让俄国人看到中国向我们靠拢,从而牵制住他们在远东的力量。”坎贝尔虽然计划充分,但口气却不是很足。</p>

飞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飞临北京。坎贝尔大吃一惊,他看到了一个超级大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纵横发达的交通,历历在目。看来自己以往有关于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全部过时了,美国过去的对手已经不与往日同语了。</p>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舱门打开后,坎贝尔不禁吓了一大跳。红地毯、军乐队、鲜花与记者,还有并列飘扬的星条旗与五星红旗,让纵横西方世界的国务卿先生差点被吓住。</p>

“不是说好是秘密访问吗?”坎贝尔有些不适应。</p>

“我说过不要把他们看得太简单。”朱丽安娜倒是很高兴。中国人将原本的秘密访问上升到了正式访问,“看来,他们高调接待我们是要做给世界看了,特别是俄国人。”朱丽安娜肯定地说,“我们就大方地接受吧。”</p>

坎贝尔会心地点点头,其实不接受又如何。</p>

中国政府派出了分管欧美事务的外交部李副部长接机。</p>

当坎贝尔率领朱丽安娜一干人等走下舷梯的一半时,迎接的中国官员一齐鼓掌,同时军乐队奏响迎宾曲。令坎贝尔感到无比得意的是,对方居然还放十九响个人礼炮。坎贝尔走下舷梯,微笑着主动伸出右手迎向了李副部长。</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