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前奏(2 / 2)

加入书签

“是的,我们调回来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人的威胁。”伊戈尔点点头说,“据说他们想要回远东地区。”</p>

“远东地区?”费德林显得很不明白。</p>

“帝俄时代,你我站的这个地方还有乃至整个西伯利亚都算是中国人的,不过他们那时很衰弱,土地自然是保不住了。”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开始对历史发表演讲,“我们自己就讲这原本就是我们的领土,不过那只不过是宣传。因为除了苏联的历史书这么说,全世界的都说这原来就是中国的。”</p>

“你这是胡扯,历史上这里一直就是我们的。”费德林十分不满地叫道,与在全苏最高学府里精修历史专业的伊戈尔不同,他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历史的了解只限于装甲指挥学院的公修教材。</p>

“好好,我不跟你争论历史问题。”伊戈尔不得不表示退让,实际上,跟一介武夫去讨论那些本来就富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根本就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p>

“我会为我的祖国俄罗斯、我的祖国苏联、我的家乡比罗比詹而奋战的!虽然我是个犹太人,可我也是苏联的公民!”费德林昂起头颅信誓旦旦。“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率领天启坦克大军闪击中国。”</p>

“闪击中国?”伊戈尔感到惊讶。</p>

“是的,闪击中国。”费德林严肃地点了点头,然后陈述道,“进攻中国,可在三个方向同时发起。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一线,可从海兰泡方向发起突击,直下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第二条从蒙古东部发起,越过戈壁和草原直取北京;第三条是从哈萨克斯坦发起进攻,分割中国西部。”</p>

伊戈尔饶有兴趣地听完天启坦克营营长的进攻宏图,笑着说:“就叫它费德林计划好了。”伊戈尔不得不对费德林另眼相看,犹太人的确思维缜密、胆识过人。</p>

“只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随便吹吹牛”费德林却摇摇头说,“中国只是布下重兵,摆摆姿态,而韩国和日本这些美国附庸小国竟然抢先动手。现在我们家乡变成前线,防守滨海地区都成了个大问题,还谈什么进攻中国。”</p>

“你说的对。”伊戈尔拍拍老搭档的肩膀说,“我们先教训那些狐假虎威的小流氓,再来想办法对付中国这条巨龙。好了,我不打搅了。你忙你的去吧。”伊戈尔发觉谈了很久,于是告辞。</p>

费德林这人还算有点战略眼光,似乎犹太人都很具谋略。国外的犹太人不说,单单看布尔什维克早期那些伟大的领导人中的犹太人吧,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捷尔任斯基和越飞等人,在革命斗争中哪个不是深谋远虑、老谋深算。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最后统统败在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手下。</p>

“好的,伊戈尔同志。”费德林说着又向他敬礼,“为我们的家乡前线而战吧!再见。”</p>

“好。再见。”伊戈尔也举手敬礼道别,然后跳上吉普车离开。</p>

车开出了好一段路,马林便问:“师长,那个中校是犹太人吗?”</p>

“那有什么关系吗?”伊戈尔不以为然地问。</p>

“他怎么敢对您大声嚷嚷!”马林十分气愤。</p>

“这没什么,尼科夫?德涅德尔克维奇。他和你一样,也是跟我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伊戈尔郑重地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并肩作战,在纽约为苏联夺得了圣枪。”</p>

马林见伊戈尔这么说,便不再出声。</p>

伊戈尔却若有所思地问道:“家乡前线?进攻中国?三个方向?”一些模糊的想法在伊戈尔脑海里一闪而过,但他并没有继续思考下去,很多实际的工作和问题还在等待年轻的代理师长亲自去处理。</p>

中国人的威胁也许很大,很强,但韩国人和日本人的进攻已经箭在弦上了。</p>

在日本海的东部,一支数量庞大的舰队正沿着日本海岸向北开去。这是正在前往北海道与美日舰队会合的韩国海军舰队,指挥着这支舰队的是大韩民国海军上将崔永哲。</p>

海军上将此时正伫立在旗舰“世宗大王”号的舰桥上,精神焕发。</p>

对于崔永哲和整个韩国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动。韩国历史上将第一次对一个强大国家发起挑战。</p>

早在美国遭到侵略时,颇为忠义的全焕总统便感恩戴德地提出“太极旗”计划,准备通过对苏俄远东地区的进攻来牵制其在美国的战略。但三军的高级将领大多坚决反对,只有崔永哲毅然站出来举手赞成。这位前不久到过芝加哥参加盟国首脑峰会的将军费尽口舌不断地向同僚陈述利弊,游说他们支持雄心勃勃的总统的计划。</p>

尽管将军们最后表示绝对服从总统的命令,但心底还是极力反对这个不现实的计划。他们认为美国在本土被苏联红军打得屁滚尿流,驻外兵力大举回国抗战,根本无力协防亚洲盟国,连太平洋舰队也龟缩在珍珠港内,驻韩美军司令戈德曼?里维斯和驻日美军司令约翰?欧内斯特更都成了光杆司令。虽然两大外强中干的美军司令大力支持“太极旗”,但此时苏联如日中天,主动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p>

鉴于将军们打心里的不愿意,意气风发的全焕坚持不了多久,准备作罢。没想到,美国国务卿鲍尔斯?坎贝尔访华后,中苏矛盾浮上台面,苏联不得不集结大军防备中国,再加上美国太平洋舰队表示愿意出动航母相助,日本在美国人游说下也支持该计划,准备提供空中和后勤支援。于是乎,反对的将军们不禁喜出大望,纷纷改变立场,全力以赴。</p>

“将军,美国‘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津轻海峡!”属下大声报告,“三小时后我军即可与之会合。”</p>

“好极了!”崔上将满意的说,然后大声命令道:“升旗!给各个行动部队发出信号:忠武鸣梁!”</p>

“是!”应声过后,舰桥开始忙碌起来。</p>

一面光鲜的太极旗升上了“世宗大王”驱逐舰的主桅,迎着西伯利亚吹袭来的秋风猎猎飘扬。</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