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洋彼岸(1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长城南侧,北京——新兴的人民共和国首都,一场关于驻莫斯科大使渎职的联合听证会正准备召开。</p>

人民大会堂宽大的走廊里,两位高级官员正快步走向芳菲厅。</p>

“你们这样做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外交部长乔华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委员会主任弘经纬说。</p>

“小题大做?”弘经纬一脸严肃,“全国七亿人民差点被卷入万劫不复的战争之中,这恐怕不是小题吧。”</p>

“我听说是公开听证会?可您老也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p>

“我们讨论过了。你就放心吧,我们会做合理安排的。”弘经纬说着便和乔华一起走入芳菲厅。</p>

云集的记者们此时便涌上来拍照发问。</p>

弘经纬和乔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挤出记者群,走向四边形的会议桌。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坐定后,本次听证会的主要对象曲长安便在保卫人员的拥护下从另一扇门走进来,向众代表达敬意后便座下。</p>

弘主任首先站起来,对采访区里的人头涌动、镜头林立的记者们鞠躬,然后大声宣布:“同志们,经过人大监督委员会与外交委员会协商,临时决定将本次听证会改为闭门听证。听证结果将于会后记者发布会上公开。请记者同志见谅。现在请你们移步会场外,等候我们的听证结果。实在抱歉。”然后他又深深地朝记者鞠躬。</p>

记者人群里马上发出不满的声响,但还都很配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离开芳菲厅。</p>

华丽厚重的大门关上。</p>

弘经纬高扬着中气十足的老人语调宣布:“同志们,一九七九年度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与政治协商会议监督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第三次联合听证会现在开始。下面请曲长安同志宣誓。”</p>

曲长安从椅子站起来,左手按住桌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握拳举起,大说宣誓:“我,曲长安,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向神圣的宪法宣誓:我将诚实地回答人民代表和政协代表的每一个质询。”</p>

“好,请坐下。下面我们开始第一轮发问…”</p>

漫长的听证会终于结束了,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联合听证会认定曲长安在担任驻苏联大使期间,因个人不当言论导致共和国陷入与苏联开战的危机,有渎职嫌疑,建议国务院革除其全部公职和干部身份。</p>

“弘老,这样的结果就等于断送了曲长安的政治生命。”乔外长愤愤地对弘经纬说。</p>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这样的话,政府将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弘经纬不满地说。</p>

“要怪只能怪你们的策略,把曲长安同志当成小卒子来平衡整个世界形势,注定他会遭遇悲剧。一位前途无可限量的青年外交官,就这样断送在你们的手里。”弘经纬十分惋惜地说。</p>

被弘老这么一说,乔华也就一声不响。跟在他后面,走向新闻发布厅。</p>

牺牲总是很难避免,可又总是令人叹息的。</p>

曲长安的渎职案总算告结了。乔华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民大会堂,来到了中南海。他已经很清楚接下来外交工作的重心,两件大事正等着他去完成,一件是历史性地出访美国,另一件则将在欧洲的多瑙河畔。</p>

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已经等候在水心榭的亭子下。</p>

秋风飒飒之下,中海碧波荡羡。</p>

握过手后,乔华便向两位上级汇报了听证会的情况。</p>

“弘老还是一贯的铁面无私啊。”其中一个赞叹道。</p>

“可是曲长安同志就…”乔华十分悲痛地说。</p>

“这事我们都要做检讨。”</p>

“那长安的事准备做什么安排?”</p>

“政治局已经决定了,派他去一个欢迎他的地方。”</p>

乔华还没反应过来,问道:“去什么地方?”</p>

“大洋彼岸!”</p>

…</p>

巨大的运十外交专机轰鸣着降落在西雅图国际机场。这是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架降落在美国本土的中国飞机。</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