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 父亲(1 / 2)

加入书签

 喀山并不是伊戈尔的最终目的地。但他必须先到这里,不仅仅是老弱的父亲还蛰居在这个故乡,更是因为他在这里还藏着一件极其重要的物品——耶稣的圣枪。</p>

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作为鞑靼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都,不仅聚居了上百个民族的居民,还有她特殊的历史遗留下来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多姿多彩的民族与宗教文化。这里有帝俄皇家的格调——十六世纪伊凡雷帝时期的克里姆林宫,举世闻名的苏尤姆卡别红色斜塔;也有东正教的特色——布拉格维申斯克大教堂和十八世纪修建的彼得巴夫洛夫斯基大教堂和;更有鞑靼民族风尚——喀山博物馆以及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之后修建的数十座清真寺。这里蒙着面纱的穆斯林女子与穿着时髦的摩登女郎擦肩而过,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与黄肤黑眼的黄种人相互攀谈,那边的清真寺在做祈祷,这边的酒吧里人们正热情地喝着伏特加。宽容与融洽,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博大胸怀。以致许多耳熟能详的伟人都与这个城市联系了起来——列宁、列夫?托尔斯泰、布特列罗夫、谢普金、费申、卡切洛夫、列斯加夫特、梅里尼科夫?佩切尔斯基…今天,还孕育了鲁斯兰?伊戈尔。</p>

安-22运输机吟唱着嗡嗡的小调,轻盈地降落在喀山机场上。莫斯科已经风雪交加,同等续度的喀山却还没有多少冬天的踪迹,依然是青山环抱,和风煦日,碧水如带,繁花似锦。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是阴风怒吼了。看来今年真是奇怪的一年啊。</p>

沿着风光秀丽的伏尔加河畔,伊戈尔穿着华丽的红色空军少将礼服,佩带齐所有奖章勋章,抱着两大盒从莫斯科托关系才买到的伊拉克蜜饯,迈着矫健的步伐,穿过成荫的绿树,来到沿伏尔加沿岸区一处幽静的小寓所前。</p>

小房子前竖立了一个正教十字架,显示了主人已经从事一些教会职务,随时为教区信众提供服务和帮助。康斯坦丁?伊戈尔已经是这一地区的在家副辅祭。</p>

伊戈尔整了整衣服,使自己显得更加精神一些。然后才敲响父亲的门。</p>

门很快就打开了,一个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口,身体有点佝偻,脸色也很苍白。慢性疾病长期的折磨下使他的外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p>

“鲁涅奇卡!”父亲康斯坦丁不禁大叫儿子的小名,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就在前不久,鲁斯兰调派朝鲜前,特地回来看他一次,不过再次见到儿子归来,他仍然非常兴奋。“上帝保佑,真高兴你又平安归来。”父亲说着张开双臂。</p>

“您好,爸爸。”鲁斯兰微笑着说,然后投入父亲的怀抱。</p>

“早上的时候我还在为你祈祷呢。”父亲激动地说,“现在,圣母圣父就把你送到我的面前了。”说完赶紧把儿子迎进屋子里。</p>

“瞧,我给您带来了什么?”伊戈尔说着把两大盒蜜饯端给父亲,“伊拉克蜜饯,这东西可不容易弄到。”</p>

“确实是好东西。”康斯坦丁惋惜地说,“可是大夫说我必须少吃含糖的食物。”</p>

“这东西主要是蜂蜜。”鲁斯兰解释道,“对您的身子大有好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