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科举(2 / 2)
经过杜睿的改革之后,科举也变得更加务实,虽然也有经义考题,然所靠的,大多都是关于品德方面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策论。
在永徽朝之前,杜睿的科举改革之后,一共经历了四次大考,前三次的策论试题,都是太宗皇帝,李承乾,杜睿三人一同拟定,最后一次,杜睿还曾担任主考。
除了进士科之外,在杜睿的提议之下,还开设了明算,格物,地理等十几个科目,为大唐选取各类人才。
杜睿进行科举改革的目的,就是为zhong yāngzhèng 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杜睿所改革之后的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zhèng 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历史上,科举为历朝历代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杜睿也想将大唐一下子就打造成他理想当中的帝国,然而他却也很清楚,这个过程必定是漫长的,一个强国之梦,首先就是教育,而想要在大唐实施义务教育谈何容易,不过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一样能起到推动作用。
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xg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对知识的关注,普遍得到了提高。
从杜睿施行改革到现在,在大唐国内,以秀才计,不下五十万人,把生员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
除了这样的文举,同样也开设了武举,主要考举重骑shè步shè马枪策略,武举考试的目的则是为了向朝廷输送军事人才,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有唐代的郭子仪,北宋徐徽言,明代戚继光等等,也可谓是英杰辈出。
可是万事都没有尽善尽美的,即便是杜睿完善过后的科举考试也是一样,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
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二是夹带三是代考。改革之后的科举,虽然只进行了四次,朝廷也曾专门制订了一份作弊的惩罚制度,可是这样的事情依然屡见不鲜,杜睿所能做的也只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尽可能的想办法补救,竭力避免。
例如杜睿虽然设立了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又设定了誊录的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样批卷者连辨认字迹也不能。
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来作暗号,即所谓买通关节。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杜睿又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
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ri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要依律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会被牵连受罚。
同样为了防止夹带作弊,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卷或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杜睿做主考的那一次,就曾见有的考生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xg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能被用作夹带。
只可惜他们撞上的是杜睿,对于来自后世的杜睿,像这种小儿科的作弊方式,岂能看不出来,杜睿虽然怜悯他们多年苦读,然规矩就是规矩,每次发现,都是取消考试资格。
至于代考就更是防不胜防了,当下这个年代,又没有身份证,为了防止代考,杜睿曾专门制定,考生须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但是代考作弊亦没有被完全杜绝。
如今杜睿已经离开长安,返回杜陵为民,原本朝廷科举选才这等大事,已经和杜睿没什么关系了,虽然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是现在那位君根本就用不到他来忧,杜睿纵然是满腹愁肠也无处用,倒不如静卧隆中,以待天时的好。
可是因为一个人,杜睿却不得不费心关注一番。
杜睿门生百余人,要说他最为上心的,无疑就是狄仁杰了,前番出门游学,只为开科大考,可是因为大唐西征,举国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西征这件事上,开科取士自然就被放到了一边。
如今大唐在西边大获全胜,李承乾登基也已经三载,算起来chun闱的ri子已经过了,天子登基以来的第一科门生也该取了。
狄仁杰去年就高中解试头名,由于省试因故取消,只得羁留在杜睿的府上,等着朝廷开恩科,如今倒也被他等到了。
杜睿看着眼前已经青年模样,一表人才的狄仁杰,心中不禁也是快慰,想想当初他随父母来杜陵拜会之时,还只是一个顽童,如今却要去独闯龙门,杜睿都不禁觉得自己老了。
该准备的,可都准备好了
狄仁杰忙道:恩师放心,学生都准备妥当了,此番进京大比,定然不会坠了恩师的名头
杜睿闻言笑道:为师又哪来的名头可言,你愿走仕途这条路,原也是好事,当今圣上宽厚仁德,勤政爱民,你ri后步入朝堂,辅佐圣上,为国效力,须谨记四个字
狄仁杰躬身道:学生恭听恩师教诲
杜睿笑道:戒骄戒躁
狄仁杰一愣,他想不明白杜睿怎的说了这么四个字。
杜睿道:为师便是因xg子急,当初变法,急于求成,结果有诸多疏忽之处,不得不用十年的时间加以补救,如今才有了这副四不像的模样你不要学为师,凡事当三思而后行。
其实说起来,杜睿也是过于追求完美了,他的变法,便是放在历朝历代,都堪称创举了,可是杜睿却不满意,每每都能发现其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狄仁杰听杜睿说完,道:恩师教诲,学生旦夕不敢忘
杜睿点头,道:这边好,当初你父母将你交给我,加以教导,为师却因俗事缠身,对你不够在意,今后的路是你自己选的,为师只望你能时刻牢记为官者当以民生为本,且不可做那乱行之事,否则为师顶不饶你
每个学生离开杜睿,步入仕途的时候,杜睿都会说这么一番话,加以告诫,狄仁杰自然也不能例外。
这时一旁的杜承学满脸笑意的走了过来,拍着狄仁杰的肩膀,道:怀英你这一走,恩师身边这下就只剩下我与小师弟了,小师弟又是个书呆子,全无半分生趣,以后的ri子可就闷了
狄仁杰便杜承学说得面sè黯然,道:师兄今后恩师身边便多劳烦你早晚侍奉了
杜睿闻言,笑道:为师有手有脚,如今不过而立,哪里用的着你们侍奉,当初为师将你们师兄弟收在身边教导,为的是能为我大唐添些英才,可不是让你们养我的老别再说这些,怀英此次去长安,我让耀辉陪你同去,一路之上也好有个照料不过有一事为师须讲在前面,你若是做了,不要怪为师将你逐出门墙
杜睿说着面sè也跟着变了,狄仁杰闻言,立刻想到了杜睿说的是什么事情,忙道:恩师放心,学生学自恩师门下,如何会做那等趋炎附势之徒
杜睿说的事情,在当下看来,其实也没什么,开科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便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但更多的还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之徒。
杜睿虽然不介意用自己的名头,给学生们行个方便,但是那是要他主动提出来,否则的话,冒冒然的便去走后门,被杜睿知道了,一定死的很惨。
曾经就有杜睿的一个学生,借着去长安参加省试的机会,到处投卷,被杜睿知道后,当即将其逐出门墙,后来还是杜承业带着一帮师兄弟,苦苦哀求,那个学生又是诚心悔过,杜睿才将其重新收入门墙。
狄仁杰既然知道杜睿的忌讳,自然不敢触犯。
次ri清晨,狄仁杰便在杜耀辉的陪同之下,朝着长安赶去,杜耀辉是杜平原的次子,和长兄杜耀祖相比,xg情更像杜平原,也是自幼学文,去年也曾中了解试,这次两人正好结伴,前往长安。
狄仁杰走了,杜睿又开始盘算起了另一件事,只是不知道如今李世绩那边准备的如何,这件事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便贸然出手的话,怕是难以成事,所以在狄仁杰他们走后的第二天,冯照也秘密离开了大观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