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遇事不决(2 / 2)
林守仁满脸尴尬:“啊,这……罗宁博士,你听我狡……解释。”
罗老师瞥了林守仁一眼说道:“我是看在晓阳平时总来我这帮忙的份上才帮你们的,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帮你们?既没有工资又没有加班费”
林守仁:“唔……”
张晓阳和陈嫣然又简单交代了两句之后便挂断了电话,通完电话后他走到了两人面前说道:“罗老师,只需要收集尸体勒痕除的组织样本就足够了吗?”
罗老师见张晓阳开始说正事,便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上:“准确来说,我要的不是尸体身上勒痕处的组织,而是尸体身上勒痕处凶手留下的痕迹。”
林守仁闻言瞪大了眼睛:“可是我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都没有从尸体身上提取到凶手留下的痕迹啊……”
罗老师指了指张晓阳说道:“这个你问晓阳吧,既然是他提议的来找我的,那么想必他心中已经对凶手能力有了想法,他来我这只不过是想让我帮忙印证猜想而已。”
林守仁看向张晓阳:“你看破了?你刚才怎么没说?”
张晓阳:“我看你刚才一直在接收情报和调度人员我就没说……而且压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也不敢下定论。”
随后张晓阳将他的想法娓娓道来。
张晓阳他们已经遭遇了很多次尸体或者是活着的人消失的事件,在这些人或物消失的事件之中,所有消失的人和事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在周围的人没有注意的时候,或是在无法被人看到的地点消失的。
所以他猜测,有没有可能“韩雨溦”的能力,必须要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才能够发动的呢?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张晓阳就想到之前罗老师给他的讲义里面,有关量子物理学的那一部分中的一条有趣的规律——在量子领域,“观测”这一行为,是会改变物质的状态的。
关于这一条规律,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经典思维实验,那就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其实是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薛定谔通过以宏观的猫作为比喻,阐述了量子理论之中微观粒子的“不确定”特性——一个微观粒子在被观测之前,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混沌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之后其物理参数才会坍缩为确定的数值。(1)
张晓阳怀疑,目前的“韩雨溦”也是处于一种诡异的叠加态,即她本身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两种状态之间。一般情况下她都处于“不存在”的状态,所以无论是幽灵小姐还是张晓阳他们都观察不到她。
而她使人或事物消失的时候,总是选择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或是常人无法观察到的密闭空间,恐怕是因为只有在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她才能发动能力改变物体的状态使其消失。
“不对啊。”林守仁发现了盲点,“找你这么说……可是我们用c-998回溯的时候,不是目睹了那个偶像明星尸体消失的过程吗?这样的观测难道不会影响她的能力施放吗?”
“有两种可能。”这回说话的是罗老师,“一种是摄像机是一种弱观测,观测的‘强度’没有足够到影响那个具有隐匿特性的魔女能力……”
“另一种可能呢?”
“有可能你们在观测的时候,她的能力已经失效了,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说不定仔细搜索一下,就能发现那些消失的人和尸体已经出现在了某个地方呢?”
林守仁闻言顿时陷入了深思。
思考片刻之后,她转身看向身后的张晓阳问道:“张弟弟,你怎么……看?”
当林守仁回过头的时候才发现,刚才还在解说的张晓阳,此刻已经没了踪影。
“张弟弟?”
“晓阳?”
“喂,在吗?”
她和罗老师两人在实验室里四处张望了一圈,却完全没有找到张晓阳的身影。
实验室的门,未曾开启过。
而张晓阳,却已经消失无踪。
这一刻,实验室里的两人,都感受到了一股无由来的寒意。
————————————
1:(此部分约三百五十字,不占用正文)
“薛定谔的猫”其实是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按照埃尔温·薛定谔的说法,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然后由一个感知镭是否放射的传感器作为“扳机”,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只有在打开盖子观察之后,猫的状态才会“坍缩”成某种固定的状态。
事实上,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叠加态的猫,因为猫是宏观生物而不是微观粒子。薛定谔所做的这个思维个实验,实质上是将一个微观现象宏观化,以类似比喻的方式来方便听众理解“观测行为会改变微观粒子状态”这一规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