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恶作剧(下)(1 / 2)

加入书签

 别人到底是怎么传播名言的,这暂且不提。

毫无疑问,孙晓晓遇到的就是3d绘画。很久很久以前,艺术家们致力于用绘画使人们达到裸眼看3d的效果。这门艺术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十多年前才发展成熟,历史中应该是在五年后才被引入中国。

尽管梨木无意争夺艺术家的名望,但由于任务的需要他还是占据了“国内首位3d艺术家”的头衔,各种“国内首张”、“国内首创”现在都出自他之手。

这是后话。

至于“世界首创”……3d画出现时梨木还没出生呢。

十多年前,准确说是1984年,美国画家kurtasterpiecesinchalk

3d绘画作为一种以墙绘和地绘出身的贫穷艺术,它有幸获得了艺术家们的普遍认同。

它的难度差别很大。最简单的3d画其实很容易画,一支铅笔,一张纸,外加会一点点素描就能尝试着创作出来;有素描基础的人自己摸索3、4个小时就可以入门,从入门到初通大概需要100幅的磨练期。

最复杂的3d画,它的艺术效果甚至超过了系统给出的《拾穗者》。在已经掌握了3d绘画技术的基础上,想要画完起码也得花上两三个月的功夫。

手绘(非电脑)的3d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平面、切面和菱面立体画——3d地画、3d墙绘和纸绘都属于平面立体画;3d墙地画、四维度3d画同属切面3d;菱面则是在不规则的表面绘制3d画。

梨木以前曾用纸张绘制过简单的3d,也参观过画家们举办的3d画展。说实在的,3d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真实,它对观看角度和远近有着苛刻的要求。

一般来说越大的3d画,凑得越近就会觉得越假。

比如所说3d墙绘和地画,一旦与它零距离接触,在上面摆poss与之进行“人画交流”的当事人就会觉得特别假。只有远处拿着照相机找角度拍摄的摄像师才会觉得很逼真,这就是“越近越家,越远越真”的由来;与之相反,纸张上的3d画适用于另一种观察法。犹如有纸张大小的3d画需要靠近了看才会觉得真切,因此拍照时的镜头通常要拉得非常近。

相比远近,观看角度对3d画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画家画的是,而看参观者非要从正面欣赏。看到的虽说不是四不像的怪画,但感觉起来还是会觉得十分诡异。这种怪异不难想象,就好比一个忍着在身上贴上张墙纸变“隐身术”,以90°角正向观察墙壁恐怕很难看出墙上的蹊跷,可若以0°或180°的角度横向观察……忍者就露馅了。

本来平整的墙壁凸出了一块肚子!!

……描述起来大概就是这种异样感。不过3d画的异样感则与之相反,是——“原本应该有凹凸感的墙壁变成了平板”。

这是梨木的亲身体验。

因此,对参观者来说3d画就有了“最佳观测位置”这一概念。

如何把握这个位置便是梨木引人上当的最关键因素;而且人有适应姓和传播姓,同一幅3d画很长期难维持它的欺骗效果。故而“作画位置”和“作画数量”两个因素就成为了这次“3d陷阱”任务的重点。

依效能来看,画在校道后墙那幅长20米的3d透视图可以说是失败作。若是有人踩着单车直直朝那面若有似无的围墙冲出,到时候还要担当一定责任呢。

梨木画完3d墙绘后重新思考了一番,当即决定改变作画方式——

专门设计些观测位置容易受地形限制,且特别小幅的3d作品:……、、。

再试着配上些心灵科学的图画效果:……会转动的圆圈、长短不一的直线、自己扭动的曲线等。

于是一只色彩斑斓,会在门把上自行蠕动的毛毛虫就出现了!

开门的人必然会站在门前,插入钥匙时会以某一幅度的倾角看到3d画,距离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只手臂的长短。这样一来就保证他或她的最佳观测位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