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指南车(2 / 2)

加入书签

指南车,便是可以破阵的器械,在马均未造出来,杨不归也不清楚他到底有何神奇之处。</p>

“陛下,幽州阳县今年大旱,还请陛下定夺。”</p>

校场外,王朗匆匆而来,一脸焦急。</p>

“又有旱情了?”</p>

正在研究诸葛连弩的杨不归眉头一皱。</p>

早些时候青州就爆发了洪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杨不归已经派了于正伟前去赈灾了。</p>

荆州还好一些,一年以来,减税分田,待秋收过去,不说是家家户户有余粮,起码荆州百姓还有口饭吃。</p>

可青幽二州却不同,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满目疮痍,百姓本来就生存困难,都到了吃土的地步了。</p>

而今再有天灾人祸,恐怕真要易子而食了。</p>

“杨不归接过王朗递过来的奏折。”</p>

翻阅过后,眉头不由的皱的更紧了,放下手中奏折,久久无语。</p>

阳县的旱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很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阳县的百姓数量其实并不算少,至少十几万百姓还是有的。</p>

随着今年逐渐接近秋收的时候,很多村庄几乎整个村庄的田地都是颗粒无收,一些村民本来还依靠往年的存粮在勉强支撑。</p>

而更多的人则是试图向附近乡镇的大户,富户去借粮。</p>

不过很可惜的是,如果是往年的话,他们也许可以借到,毕竟十里八乡的,很多农户都是这些乡绅之类的佃户。</p>

他们也得考虑这一点,借粮肯定是要给借的,也不是所有的乡绅都是坏人,大部分人不敢说有多好,但是最起码在这样的灾难也不会落井下石,逼死人,也会拿出一些粮食进行救助。</p>

但是今年不行,辰燕大战之时,原本不富裕的燕国,不得不向各地世家大户征收粮食。</p>

这些乡绅的粮食虽然略有盈余,但是能拿出来的已经不多了啊,而他们也必须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粮食啊。</p>

即使他派王朗过去,凭如今夏国的国力又能救得了多少人。</p>

“陛下不如由老臣前去赈灾吧。”</p>

杨不归思忖一会,才沉声道。</p>

“堵不如疏,如果有流民,直接就告诉他们,京都有口粮。”</p>

这,陛下!一旦流民全部到来,我们怎么安置得了。</p>

……</p>

王家庄,王二狗垂头丧气缓慢走向了家里,他的手里面还拿着一个布口袋,他是出去借粮的,他家里面剩下的粮食即便是节省着吃也不过就是两三天的粮食了。</p>

如果再借不到粮食,他们家就要彻底断粮了,大人还可以忍,但是他还要一个嗷嗷待哺,不过三月余的儿子,他的妻子已经瘦得连奶水都没有了。</p>

每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饿的嗷嗷哭,他们只能给孩子喂点水……王二狗心如刀割一样。</p>

但是他怎么办?王家庄附近,今年能吃的野菜都弄的吃完了,因为干旱,横河水位都已经下降了许多,恐怕再过些日子,很多支流都会干涸了,他们还要为饮水考虑。</p>

“孩他爹借到粮食了吗?”听到王二狗回来的声音,饿的基本站不起来的马氏立刻充满期待的开口问道。</p>

“没……没有,都没有粮。”王二狗有点不敢看自己的婆娘。</p>

“老天啊……这可怎么办啊!这活不下去了啊,孩他爹……我们要不然去郡城吧!村里的已经有一小半的人都去太守城了,这总不能不管我们啊!”刘氏抹了一把眼泪,然后抬起头看着自己的丈夫开口道。</p>

我问过了,郡城那边目前根本不让流民进城,能找活干的地方,早就被人挤满了!”王二狗苦笑了一声开口道。</p>

幽州吸纳灾民已经到了极限,幽州新任太守于正伟,也只能牺牲一部分人,救活大多数人了。</p>

咚咚咚!</p>

王二狗开门,看到门口的王铁柱,一脸窘迫。</p>

“王叔,欠你的二两米,今年怕是还不上了。”</p>

王铁柱是自家叔叔,</p>

“二狗,我今天来是和你告别的,我决定去乾元城。”</p>

“乾元城?”</p>

王二狗一脸迷茫。</p>

“就是我夏国国都。”</p>

王铁柱解释道,也是一脸迷茫,短短几个月,燕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从燕人变成了夏人。</p>

“王叔,我恐怕走不了,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p>

离开故土,便意味着成了流民,能活下来还好,活不下来,就失去了土地,以后得日子也不太好过。</p>

而且活下来的机会也不是很大。</p>

“我听说,乾元城那边接收所有的穷苦人,而且去了给分房子,还分田地,最重要的是他们管饭,而且村里有一部分人已经一早出发了。”</p>

“我还要考虑一下。”</p>

王二狗犹豫不决,离开故土可不是小事,他还要和自家婆娘商量一下。</p>

“二狗,与其留下等死,我们不如去博个生路,如果乾元城那边也不收我们,反正什么地方都是死,没什么区别。”王铁柱有些发狠。</p>

这话似乎打动了王二狗,他咬咬牙道。</p>

“好,我们去乾元城。”</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