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李家来人(1 / 2)

加入书签

 毫无疑问,能带动张宝、张梁晋级的张角一定是一位一流人杰。</p>

杨不归强压下使用杀戮值的欲望。</p>

据他所知,黄巾有三十六渠帅,按照张角、张宝、张梁天地人三才的联系,恐怕这黄巾三十六渠帅也有着某种联系。</p>

他想了想,再次把心神集中在系统里,沉声念道:“召唤大赵骑兵一万名。”</p>

这是李牧麾下的顶尖骑兵,这是前世华夏第一支真正成建制的骑兵军团部队。</p>

在李牧指挥下,杀匈奴过十万,占领了大片的草原土地,乃是精锐中的精锐。</p>

“召唤一万大隋锐卒。”</p>

如此,张须陀麾下,也有了自己的心腹军队。这些都是随着他南征百战的士卒,也只有在张须陀手下,才能发挥他们最大战力。</p>

“召唤十万名西凉锐卒!”</p>

至此,杨不归没有在召唤,钟离昧手下有肖恩和上衫虎两名猛将其下士卒已经足够。</p>

至于纪灵、淳于琼、潘凤等三流人杰,其下士卒大多都是大夏主世界各地精锐,或是统领西凉锐卒。</p>

“陛下!大梁方面投降了。”</p>

殿外王朗匆匆而来,看到杨不归后面上难掩盖喜色,一脸欣喜拱手道。</p>

“哦?大梁降了?”</p>

杨不归也是一脸诧异,就连乾国和越国这两个小国家都拼死抵抗,横压飞狐渡上万年的大梁居然这么轻易投降。</p>

以至于他现在听闻王朗所言,都产生了一种极为不真实的感觉。</p>

“不错,三日前,李牧将军就已兵临上庸城,梁国并没有抵抗,当代梁皇直接开城投降了。”</p>

“果然不愧是战神。”</p>

杨不归脸上喜色难以掩盖,对于李牧他从来不敢小觑,这位前世若不是被离间计所害,成就恐怕更高。</p>

皇座之上,杨不归很快就收敛的心绪,微微颔首:“大梁之事,还要劳烦王卿亲自去一趟。”</p>

王朗在大夏一直以来就帮助杨不归处理各种政事,大梁疆域与夏国相当,凭王朗之才,已经足以治理。</p>

“陛下放心!”</p>

王朗面色严肃起来,一脸坚毅的拱手道。</p>

“令张须陀、钟离昧即刻出兵大梁。”</p>

李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扑上庸城,大梁多数城池还未曾归附。</p>

越国和陈国还有一小部分城池并未归附大夏,但此刻杨不归不得不把他们调动至大梁。</p>

孰轻孰重他还分的清。</p>

况且,越国和陈国两个弹丸小国,凭借杨不归手下的五位黄巾人杰也足以收复。</p>

“陛下!景国那边有消息传来,上古李家已经快要逼进景国国都了,不出一个月景国必灭。”</p>

王朗面色有些沉重,一旦景国灭亡,挡在李家面前的就只剩夏国了。</p>

杨不归神情也严肃起来,一时间觉得颇为棘手,沉声下令道:“密切监视李家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禀报。”</p>

飞狐渡对杨不归而言很大很大,但对整个东荒而言,就好似沧海一粟。</p>

上古李家既然来到飞狐渡,必然要一统飞狐渡。</p>

就杨不归而言,他也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统一飞狐渡。</p>

对他而言如此,对上古李家而言也是如此。</p>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

犹豫一下,王朗继续道:“陛下,臣怀疑李家来飞狐渡不是偶然。”</p>

杨不归眉头一跳:“你是说李家不是战败,而是有目的的来到飞狐渡。”</p>

王朗神情肃穆,沉声道“陛下,上古世家底蕴丰厚,即使李家战败,东荒广阔无垠,李家无论在哪都可以创建一方无上势力,为何一定要来飞狐渡。”</p>

飞狐渡地处偏僻,不提上古李家,就是其他一些世俗王朝都看不上眼,不然也不会被梁国和景国统治万年。</p>

“爱卿,你认为他们是为什么而来?”</p>

“臣不知。”</p>

王朗摇摇头道:“但臣认为李家所寻之物必定非同凡响,不然他们也不会举族搬迁至飞狐渡。</p>

杨不归思忖便可,沉声下令道:“传我圣谕,李牧坐镇上庸城,一切事物由他自行处理即可,无需禀报。”</p>

李家既已出现显然别有图谋,对于这种上古世家,即使杨不归也没有什么把握。</p>

可飞狐渡是他的根本,一旦被占据,不提他王朝气运重零,就连万界门也会暴露,这等可穿梭诸天万界的宝物,没人会拒绝的了,</p>

</p>

到时候杨不归恐怕面临的就不是一股李家势力了。</p>

终究还是时日太短。</p>

杨不归目光落在系统面板上,眉头微皱,大梁归附,意味着他获得杀戮值的机会已经不多了。</p>

想要获得杀戮值,要么重开一界,要么直接南下,与李家开战。</p>

和李家开战杨不归现在却没有什么把握,毕竟是上古世家,数百万年不灭,里面有多少底蕴,根本不是杨不归他们所能想象的。</p>

甚至杨不归怀疑,对付景国的李家子弟,只是李家一小部分。</p>

……</p>

上庸城,将军府内,李牧盘膝修炼,满头发丝披落,神色无悲无喜。</p>

突然,他双眼睁开,一道精光闪过。</p>

“潘凤,淳于琼,纪灵。”</p>

“末将在!”</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