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学府(2 / 2)

加入书签

夏军顿时士气大振,周身真气喷吐,彼此纵横相连,隐隐连成一片,气势暴涨。</p>

听闻丁春秋话语,一个个杀意再次暴涨,煞气凌霄,双目绽放嗜血的锋芒,向着西陵联军杀去。</p>

敌将全部阵亡,没有人指挥,这些西陵士卒虽然还悍不畏死,可根本就不能组阵,对于军阵齐整的大夏而言,根本就是不堪一击。</p>

“杀!”</p>

郑柱浑身染血,暴喝一声,手中长刀横举向天。</p>

轰!</p>

在他身后,十万荒人骑兵,骑乘战马,长枪横起,将一名名联军士卒斩杀。</p>

好似在收割稻草一般,如洪流覆盖而过,前方一位位西陵联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之力,齐齐倒下。</p>

血煞之气弥漫,充斥虚空,将整片战场都遮蔽的暗无天日。</p>

而在外围,一位位大夏步兵,分散开来。将战场团团包围,不放走任何一名联军战士。</p>

对于联军,他们向来是杀无赦,斩尽杀绝,绝不留丝毫生机。</p>

鸠摩智立在虚空,冷冷看着。</p>

入了大夏,他一身野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发蓬勃了。</p>

这支大军,就是他麾下的战士,回到主世界,也是他嫡系军队,想要变得强大,就必须经过无数残酷的战斗。</p>

精锐之士从来都不是闭门苦修出来的,唯有战场杀伐,血肉搏杀,才能铸就。</p>

他要借着这支大军,在大夏立下无数战功,获得无数军功,一点点提升实力,直至比肩于李牧、陈庆之两位元帅。</p>

……</p>

“启禀陛下,拟定各地的官员,臣已记录在册,请陛下过目。”</p>

大夏皇朝荒城,朝会大殿,范增出列,向着上方杨不归恭敬行礼,一脸平静的说道。</p>

“呈上来。”</p>

杨不归目中充满威严,轻轻扫过下首文武百官,就让很多官员心中凛然,连忙低头,不敢与杨不归对视。</p>

尽管只是杨不归的一道分身,但也拥有杨不归十之一二的威能,除却华夏人杰外,满朝文武,再无人能够超过他。</p>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站在他身后低眉顺眼的洪四痒,急忙走下玉阶,将范增双手托举的册子取走,随后恭敬的递给杨不归。</p>

“准!尽快安排。”</p>

翻看了数页,杨不归合上,并不如何浩荡的声音充斥在下首所有人耳边。</p>

原本昊天世界官员安排一事,杨不归都全权交于范增处理,是以,基于对范增的信任,他也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p>

“臣,遵旨!”</p>

范增恭敬退下。</p>

“启禀王上,臣有事启奏!”</p>

随着范增退下,下首一个须发皆白,身形魁梧的老者出列,恭敬说道。</p>

他曾为荒人十大长老之一,如今贵为此方世界大夏正三品官员,在马均手下做事,负责工部事物。</p>

虽然比不得他曾经统率荒人,位列无数荒人之上,但若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加入大夏。</p>

虽然入了大夏不过一年,与他经历过的漫长岁月相比,不值一提,但他却从未如此刻这般安宁过。</p>

更何况,这对他来说更是一场天大的机缘。</p>

各种以往闻所未闻的天材地宝、灵丹妙药,大夏根据官职,都有供应。</p>

而今,他一身实力提升之迅速,即使是他也吃惊不已,如今,他已经踏临知命境巅峰,料想用不了多久,就会突破知命境。</p>

这在以往,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p>

“什么事?”</p>

杨不归目光平静,看向付大力。</p>

“陛下,如今我朝地域越加广阔,虽然荒原和草原官道已经修建完毕,但其他很多地方道路都已不再适合,臣恳请陛下下旨,命臣在皇朝境内,修建官道!”</p>

付大力大声开口道。</p>

他如今负责工部事宜,在马均的指导下,对于修建官道自然是得心应手。</p>

大夏上面无数神功秘法,天材地宝,令他眼馋不已。</p>

若能完成修建完成,他必然能获得海量的政绩,也可以兑换自己渴求的一切。</p>

“这是好事!既然如此,此事就由你负责。”</p>

杨不归满意的点点头,欣然允诺,交通便利,大夏才能国富民强。</p>

“臣,遵旨!”</p>

付大力面上满是喜色,恭敬的退回一侧。</p>

直到再无人出列,杨不归才看向范增身后的一个老者,淡淡道:“王朗!”</p>

“臣在。”</p>

王朗出列。</p>

“命你在大夏境内设立学府,实行三年义务教育,凡我大夏子民,不分男女,皆可入学,学府不收任何学费,免费提供笔墨纸砚。</p>

义务教育之后,在设立府学外,若还想要学习,就需要缴纳学费,笔墨纸砚也不再免费提供。”</p>

杨不归郑重下令。</p>

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人才,大多都是培养出来的。</p>

而今,大夏人才远远不够,甚至已经到了窘迫的境地。</p>

这方世界还好,可主世界,每占领一座城池,都要数名官员赴任,吏部选拔官吏,压力很重。</p>

而学院,正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平台!</p>

从学院走出的人才,对于大夏,也必然更为拥护。</p>

“臣,遵旨!”</p>

王朗领命,随后退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