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领着流民回江州(1 / 2)

加入书签

 从济州往江州的路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队伍,二十来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跟在赵文振的身后,老董拉着马车在前面慢慢的走着,只有昭昭和几个年幼的孩子坐在马车里。

昭昭和这几个孩子早就认识,昭昭的变化让他们有点拘谨,但是这种拘谨,随着昭昭分给他们的米糕消除了。

赵文振苦笑,自己现在哪还有纨绔的姿态,心中苦笑,可能自己骨子里就不是当纨绔得命,前一世的贫苦,让他不可能不管这些人,自己知道那是什么滋味,那些年自己和母亲虽然没有流落到乞讨的地步,但也是举步维艰了。

好在没有人注意到他这奇怪的变化,除了江州城里天下奇物的掌柜,日日盼着赵文振之外,其他人还是如往常一般过着自己的日子。

本来济州到江州五日便可到,现在足足走了二十日,才到江州的地界,时令已经过了大雪,好在江州的天气没有青州那般凛冽,这些流民身上的薄衣也还能抵挡,只是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不然风就会从破旧的衣服吹进胸膛。

看见江州城门时,赵文振打发老董先赶着马车,回去禀告赵亭,这些人来到江州,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吃住问题。

一行人自然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流民见的不少,但是这帮流民前面走着赵文振,赵公子回来了,不是听说他到青州去提亲了吗?怎么没有接回来新娘,反而引着一帮流民进了城,围观的人群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跟在赵文振身后的流民不自觉得低着头,用头发已经结在一起的发丝缝隙,大量着人群,眼神中透露着惊恐,像是做错了事的囚犯一般。

这种惊恐是从骨子里头发出来的,长期的流亡生活已经让他们忘了,自己和这些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赵亭和通判府的几个官员,一路从通判府赶过来,路上老董已经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所以见面赵亭没有问什么,就安排其中的一名官员将这些流民领了下去。

流民暂时安置在通判衙门的空房中,住处还的另做打算。

赵亭拍了拍赵文振的肩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赵文振原本以为赵亭会责备自己,这些流民原本是济州属地的,自己擅自带他们回来,赵亭肯定是不同意的,他甚至都想好了要说的话,没想到赵亭非但没有责怪,眼神中还有几分的赞许,这反而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都听老董说了,那周文龙是朝中下放到地方的官员,有人撑腰,对这些事自然是不上心,你这么做也对,这些人就暂时安置在通判衙门中的空房中,但是你既然将他们领了回来,就要寻一个去处,你可想好了?”

这些事,从济州回江州的路上赵文振就已经想过了,安置的方法不可能是,江州府提供住处和吃食,俗话说斗米恩升米仇,时间长了恐生出事端,得想办法给他们找一个靠自己劳动获得食物的办法。

江州商贸发达,尤其织造和茶业兴盛,这些地方往往需要大量的工人,而赵文振想的办法关键也就在这些商贾之户。

“来的路上我就想过了,这些流民虽然可怜但也不能由江州府供养着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食其力,江州商贾众多,产业也是不少,需要的工人也众多,可以让这些流民到这些地方去做工,不仅解决了吃住问题,还解决了他们的生计”

赵亭点了点头,对赵文振的这个方法极其的满意,这样不仅是解决了吃住问题,还借济州流民,发展了江州的生产,一举两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