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年关诸事(1 / 2)

加入书签

 锣鼓喧天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气氛热烈,暄暄攘攘的年关,一直到除夕之夜,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赵文振现在的身份,不喜热闹的他这些事也不可避过。再加上赵亭通判的身份,里外亲戚,商户官宦,来串门拜访的就更是不少。

由于前些日子,圣旨加青衣的原因,赵文振这个名字在江州更是被更多的人提起。以前拜访的人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现在这些人借着拜访赵通判的名义,都是要见上一见赵文振,赵亭自然不会拒绝他们,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

虽然知道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少,但应付的实在是累的慌,每天都是醉酒状态,吃了也是少的很,每每他伸出筷子的时候,都有人打断自己进食的欲望,所以这人人胖三斤年关,赵文振却瘦了不少。

从中秋传出一首水调歌头之后,赵文振便出现在了江州的话题圈,之后便是愈演愈烈的情况,如今又加了青衣,似乎已经退去了纨绔的名声。

真说起来,赵文振二十多岁的年纪,江州纨绔,此前几乎与文人才子不相往来,仅仅半年的时间,就从纨绔变成了才子更是做了官,除了赵文振自己,熟悉他的人真是如梦如幻一般。

而这一切当然还要从那首词说起,水调歌头依旧再传唱,但听到时人们已经不再只是觉得惊艳了,不无夹杂着对赵文振的诸番议论。

红袖招中被认为最会唱水调歌头的素娥,却从此不再唱起这首词。

没有听见爆竹声的赵文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便找齐了材料,做了十来个爆竹。

对于江州人来说,哪里见过这东西,年关夜里,赵府响起爆竹声时,都跑到了街上,爆竹的声音太大了,赵家的府邸被赶来的人群,围的水泄不通,有人看见爆竹发出的火光,还以为赵家失了火,提着水桶急匆匆的跑来。

等问清楚是什么爆竹之后,人群才渐渐的散去。

按照梁朝的惯例,正月初五城中便要上灯,正月十五下灯,共燃灯十日,求十全十美之意。

这一日赵文振也是跟着赵亭来到了苏家赴宴,苏家最为江州商户的龙头,赵亭每年都要来苏家,一是本来就关系不错,二来江州的各项举措,都要依仗商户的集资,朝廷下拨的款项实在是有限。

这种宴席,双方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赵文振不想来,奈何拗不过赵亭,到了苏家之后行了相应的礼数,赵亭和苏老太公说着话,自己一个人便来到了苏家的院中。

“赵兄,怎么不到里面坐呢?”苏一尘不知何时来到了赵文振的跟前。

听到苏一尘的声音,赵文振一愣,心想这家伙什么时候说话这么客气了,便道:“里面太闷,我出来透透气,两个老头子说话太烦了”

赵文振说出来之后觉的有些不对,看了苏一尘一眼,今日来他可不想和这位再有什么争执。

苏一尘这次,难得的没有出言讥讽,而是笑笑说道:“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赵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