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热议不断(2 / 2)

加入书签

“两个问题,一个是配乐喧宾夺主,一个是结尾画蛇添足,从这里就还是能够看出导演露怯,对自己的叙事和调度能力缺少信心,其实导演可以再自信一点的,毕竟颜值那么高,不看电影也可以看导演。”</p>

整体而言,依旧是“喜恶掺半”的中评,真正纯粹的差评并不多。</p>

从专业影评人到普通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同一个观点,不管喜欢与否,但电影营造出来的气氛和制造出来的冲击都是真实存在的,或多或少在不同的声音里都能够看到某种赞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游客”的反馈信息是统一的也是相近的。</p>

不过,普通观众显然比专业媒体苛刻了一些,毕竟普通观众之中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数量明显减少,他们没有办法真正感同身受地被刺痛,电影的震撼和冲击自然也被削弱,这也直接导致了评论的差异。</p>

幸运的是,这只是少数。</p>

自然也有人喜欢。</p>

“聚光灯”,一百分,“一部值得细细品味也能够不同角度解读的电影,从婚姻关系入手,探讨父母角色以及性别关系;而后又更进一步切入中产阶级的精英主义,并且上升到社会人际关系里,丰富而深刻的讨论内容却能够如此高度自洽地完美融合。陆潜撰写了一个完美剧本。”</p>

“娱乐周刊”,一百分,“既有趣又哀伤,凝视的同时又被凝视。毫无疑问,陆潜的才华再次成为今年目前为止最值得称道的闪耀时刻。”</p>

“独立电影”,一百分,“电影处处洋溢着黑色幽默的细节,犀利之余又足够聪明,请问陆潜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富有魅力又如此才华横溢的?”</p>

“兰川日报”,一百分,“电影可以从任何一个你想要切入的角度进行解读,不分年龄性别阶级和角色,当你表示喜欢或者厌恶这部电影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陆潜构建的世界——导演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包括大银幕前的观众,全部都是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p>

“电影之内”,一百分,“年度最佳剧本!我已经迫不及待准备走进电影院第二次观看了。”</p>

“光影世界”,一百分,“我试图表达一些什么,但认真想想,显然这部睿智的精巧的犀利的美妙的电影需要更多时间沉淀,于是我放弃思考,只是送上掌声,为冉冉升起的陆潜鼓掌。”</p>

</p>

说来,有些难以置信——</p>

怎么全部都是满分?</p>

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又一个满分塞满视野,围绕着陆潜的赞誉源源不断地涌现,尽管因为避免剧透的关系而限制住了大家的发言,评论往往显得简单;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誉和惊叹依旧能够深深感受到这群专业影评人的亢奋:</p>

他们,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这也意味着,“游客”的故事恰恰刺中了他们的软肋和现状。</p>

而且,“电影手册”的传奇影评人贺韶光更是只说了一句话:</p>

“大师气象!”</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