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时评 上(1 / 2)

加入书签

 现实当前,邀请先生,即是蜀地大儒任安,往成都办学,是刘釜在入主成都后,做着手做的主要几件事。

除过感念先生上次于成都未能成行之事,以做助之,并以积蜀内士人名望外,亦不乏刘釜想要借大力兴办官学之机,集天下名士于成都,从深处,潜移默化改变发掘更多良才,含寒门士子为之所用。

只是在收到弟子刘釜书信罢,任安却显得有些犹豫。

原因之一,便是他年纪有些大了,甚至刘釜派遣专人来接之,可往成都,他又能亲自教学几年?

至于其他方面,包括弟子刘釜想借之名声,以凝集士人之力,任安并不在乎,甚至很乐意。

不论当下实际取代刘璋,顺利入住益州的刘釜,杜琼、杜微这些早年跟随刘釜入仕者,当下无不主政地方。此中成就,但凭旁人说去,无不惊叹一声,此皆为蜀地任安弟子!

任安早就老怀欣慰。

他于蜀内治学,为何?

不正是想教导出更多人才,为治益州,让益州发展起来,摆脱蜀外人中,以益州为偏僻之地的想法。

听着屋舍的雨滴声,又想到刘釜这些时日作为,及之诚意,任安叹息道:“罢了,季安有此心意,吾即是一老骨头,去之又何妨?”

同日间,任安即让弟子收拾行装,打算雨住天晴,便接受刘釜之邀,南下成都。

与此同时,他还特别给好友,亦是蜀内名士张晨,闻正等人书信,邀之共往成都,建设官学,以做讲学,造福地方。

南阳,隆中。

自诸葛亮离开隆中,往南中之后,隆中之地每月许,名士相聚之盛会仍有,但不像往日那般热闹。

以庞统感觉最深,在与诸葛亮交往中,他深感诸葛亮之才能不凡,每于时政,二人皆有说不完的论述。但诸葛亮不在,他自觉少了“对手”。

今日间,又是隆中名士之聚会。

相聚之所,正处于庞德公隐居的茅庐之中。

庞德公长子,亦是诸葛亮姊婿庞山民适逢于休沐,也有归来。

余者还有从子庞统、庞林,这些年来,随诸葛亮同于庞德公等名士手下求学的诸葛均,另有名士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之友石韬、孟建、韩嵩、崔钧,以及寻来拜师学艺的蜀地人尹黙、李仁,以及诸葛亮岳翁,襄阳名士黄承彦之属。

林林总总,共计二十多人,聚集于庐舍。

有名花美酒,更有四周天地之阔,乡野之气息,于此之间,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且观之,这些人,无不是隐居南阳的名士,或是士人一流。

早两年间,刘表于襄阳办学,才让大批士人来投。但这两年间,因战乱之因,荆州之地也不太平,导致刘表广纳名士的学校也有破落。学不到真正东西,很多人崇拜隆中名士,故来请见。…

一来二去,隆中之盛会,远近闻名,并成为议论天下时事,评价人物之机。

其中以司马徽这个“好好先生”,于人之时评,流传最广。原因在于司马徽从不说人坏话,便是没多少优点之人,也能让人发现其中闪光点。

故而,水镜先生司马徽,另以赢得了“好好先生”雅号。

草庐之内,见众人来齐,相互道礼后,分别落座。

以庞德公、黄承彦等名士居于上首,下方如庞统等围绕而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