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平乱(五)(2 / 2)

加入书签

“老四,大哥和我伯父南下武康了?”</p>

罗士信一行人没有直接向东赶往齐郡,而是绕道往卧虎山走了一趟。按照靠山王的意思,正式收编伍云召这支人马。</p>

“嗯,伯父现在身子还没完全恢复,大哥护送他老人去武康静养。三哥放心,我岳父沈法兴在武康很有势力,能保证伍老伯父和大哥的生活和安全。”</p>

伍天锡是伍建章的亲侄儿,自然很关切伍老头子的去向,不过听罗士信这样说道,他也便释然了。</p>

“哈哈,既然伯父和大哥现在都安全,那我们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老四,你要我们一起跟你去齐郡,这倒行,可是这卧虎寨怎么办?不要了?”</p>

廉腾达经营卧虎寨多年,后来伍云召就细加修缮,所以现在的卧虎寨跟个军事要塞也差不了多少,雄阔海感觉这么白白丢掉有点儿可惜,所以才如是问道。罗士信明白雄阔海的意思,稍一寻思,道:</p>

“这样吧,留下三百人照看寨子,不过一定要挑些忠义可靠的弟兄,...”</p>

众人商定主意之后,雄阔海和伍天锡便领着罗士信参观了已经武装完毕的卧虎山骑兵。人靠衣装,这话还真是不假,距离上次来卧虎山已经过去两月有余,当再次看到这支人马时,罗士信还真是眼前一亮。两千人的队伍已经武装完毕,再配上隋军官兵特有的紫色军服,原本的一支匪兵队伍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大隋朝廷的正规骑军。</p>

两千人虽然不多,但收拾行装也需要一段时间,罗士信等人在卧虎寨又留宿一夜,第二天一早,雄阔海和伍天锡点齐两千人马,带足干粮给养,会同罗士信带来的一千兵马,出发开往济南府。</p>

风餐露宿,一路无话,这一日,罗士信率领三千人马终于进入济南府境内。</p>

广义上的济南府是指整个山东半岛,齐郡只是山东半岛上的一个郡府而已,鲁郡,北海郡,高密郡,琅邪郡,东莱郡,这些也都处在山东半岛上。山东一地天灾不断,这些郡府都有民变发生,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齐郡。</p>

罗士信当初和杨林约定在历城相会,历城就是齐郡的郡府。刚一踏入齐郡地界儿,罗士信就体会到为什么这里的老百姓非得铤而走险揭竿反隋了。大路上时不时就可以看到衣衫破烂的乞讨百姓,多数是老弱病残,这些人死了也就死了,甚至都没人去收拾他们的尸体。春耕时节,按理正是农民忙碌的时候,然而这里四处可见的却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没人打理。</p>

连年的旱灾已经致使齐郡境内民生凋敝。春节前整个山东半岛下了几场大雪,老百姓以为上天开眼,都祈望着熬过冬天,在即将到来的春天可以下地播种,哪怕是用儿女去换地主大户家的种子。</p>

可惜冬天刚刚过去,皇帝就宣布要东征高句丽,紧接着征税令、发夫令一股脑的压在百姓的头上。有了压迫就有了反抗,农民军、地主武装,绿林好汉,山匪马贼,有点儿胆魄的都拉起了队伍,一时间齐鲁大地上牛鬼蛇神全都动了起来。齐郡的王薄第一个举起了反隋大旗,所以齐郡的民乱也最严重。这里的壮丁要么被征去了做徭役,要么不堪重负,跑出去跟别人一起造反。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家家户户无壮丁,老幼妇孺既要承受着官府的苛捐重税,还要忍受着乱军流民的抢掠凌 辱,本已困苦不堪的百姓更加没了生路。</p>

齐郡是罗士信的家乡,虽然他对这家乡没什么感情,但在路过刘家村的时候,罗士信还是回去看了看。罗士信没有回去炫耀的意思,更没想过要找刘大户家报仇,他仅仅是想回去看看那些把他“养大”的村民现在怎么样了。</p>

然而结果却让罗士信很感伤,这哪里还是自己当初离开时的那个富庶的小村子。村里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当年罗士信打工的刘家大户的房子也空了,据剩下的村民说,有一次流民乱军路过村子,刘家被乱民洗劫一空,人也都死光了。现在村子里剩下的人,都是些无处可去的老弱妇孺,离开村子死得更快,留下来还能勉强维持着生计,不过树皮快要被吃光了,下一步恐怕就只能吃观音土,再下一步,就只能吃人了。</p>

离开前,罗士信给剩下的村民留下了一些口粮和银钱,罗士信是个念旧的人,虽然当初他被村民赶出了刘家村,但自己生命的前几年,却也是这刘家村的村民养活了他。</p>

刘家村离历城不远,离开刘家村,没用上半天的时间,罗士信一行人马终于赶到了历城城外。说来也巧,还未进城,就见历城城下正有两伙人马正在对峙,一方明显是官军,另一伙却是衣衫各异,看样子应该一伙造反乱军...(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