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九死一生(三)(2 / 2)

加入书签

“将军,听说昨日是你率部阻击高丽人的追兵的,损失如何?”</p>

“损失还没来得及清点,不过初步预计损失的弟兄要超过四千,小苏指挥的两千多人没剩下几个,我大哥那边儿损失也不小。”</p>

昨日军血岭一战,高丽和靺鞨人拼进去将近一万五千人马,罗士信这边的损失自然也不会太小。雄阔海伍天锡二人也挂了彩,苏定方甚至差点连命都丢了,也亏着他身边有江仲武这样的高手,才得以保住性命。</p>

“对我军今后的打算,药师兄有什么看法?”</p>

“哎!我看右路军是不行了。”,李靖幽幽叹息一声,道:“经此一役,大军受挫,部队涣散,士兵已无心再战。更糟糕的是,军中辎重昨日损失太多,涢城中的粮草根本不足以支持大军继续北进,要从山东调来时间又赶不及。我看,右路军只有按原路撤退这一途了。”</p>

罗士信闻言点了点头,同意道:“咱俩想的差不多,而且你不知道,昨日我率部队追赶周副帅的大军,沿途看见无数被丢弃的兵器铠甲,连家伙都不要了,这仗还怎么打?!”</p>

“如果大军撤退的话,咱们跟着一起回去吗?”</p>

李靖原本打算在高丽战场上扬名立万,现在目的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因此李靖不太希望这么早就离开高丽。</p>

“呼——”,罗士信深呼一口早晨的清凉空气,无奈一笑,道:“这个就看周副帅怎样定夺吧…”</p>

罗士信和李靖两人说话的工夫就来到了守备府。这守备府原本是涢城守备高建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虽然不算大,但开个会还是够的。</p>

让罗士信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来开会的人中居然还有来护儿和几个旌旗军将领!要说这来护儿也真是命大,在旌旗军大溃败的时候,来护儿和亲信部将也随着败军一起北逃,后来碰上周法尚的部队,也跟着大军一路后撤。周法尚找到来护儿的时候,这老小子早已没了先前的风采,衣甲松散,头发凌乱,精神恍惚。看这情形,周法尚也没再责怪这位失职的主帅。像今天这样的重要的会议,怎么说都得让来护儿来主持,不过这老小子很知趣,虽然坐在主位上,但始终没发表什么意见,所以会议的实际决策者还是行军副帅周法尚。</p>

</p>

对于敌我现在的形势,不只有李靖和罗士信才能看得清楚,周法尚和右路军诸多将领都清楚自身的处境,大伙儿讨论来讨论去,对于大军是否应该尽快撤离高句丽这个问题,众将没有异议。</p>

不过对于由那支来承担掩护大军南撤的这个问题上,诸军主将却出现了分歧,所有人都知道留下阻击高丽人是个九死一生的差事,弄不好就得全军覆没,所以众将互相推诿,没人愿意揽下这个活儿。</p>

最后倒是罗士信和李靖二人经过商量,决定接过这个烫手山芋。李靖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来高句丽就是为了在军队中扬名立万,所以冒点儿风险也心甘情愿。而罗士信之所以愿意承担这等风险,则完全是出于一颗赤子之心。</p>

历史虽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差头,但大方向却跟罗士信的“记忆”保持了一致,来护儿孤军深入致使右路军惨败没有改变,不同的只是隋军的损失比原本的历史小了一些,而高丽人的代价则多了一些。宇文述那边还有几十万人马,根据原本的历史,北路军的损失要远远大于来护儿这边——几十万将士命丧高句丽!</p>

身处历史之中,罗士信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他来高句丽就是要改变这样的历史,即便他知道这样做也可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不过与那几十万条人命相比,罗士信认为自己无论付出什么样代价,那都是值得的。</p>

周法尚苦心规劝二人几句,毕竟先锋军的骑兵和步兵在昨天都各自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斗,实力受损不轻,但罗士信和李靖却坚持留守涢城。周法尚很欣赏罗士信和李靖二人的胆识和魄力,最后同意的了二人的请战,并允许罗士信可以从大军中再随意抽调一个万人队,用以补充他昨日损失的人马。</p>

主意商定之后,周法尚的大军只在涢城停留一天,第二天头上便继续向海边撤退。按理说,这样重大的决议原本需要得到杨广和宇文述的批准后才能实行,但就算用最快的飞鸽传书来传递消息,至少也得七八天才能得到回信儿。周法尚只能先斩后奏,因为他根本等不了那么久,一来军粮是个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而是来自敌人——高元是绝不会容给周法尚七八天这么长的时间!</p>

自从高昌珠的浒水防线被隋军突破之后,高元就决定放手一搏!高元一方面用小股部队的牺牲诱使来护儿一路孤军深入,最后落入他几十万大军的口袋中;另一方面,高元又秘密将汉城一带的主力守军全部北调,让他们在约定日期拿下涢城,切断隋右路大军的后路。</p>

汉城是高句丽最南的,也是最后的据点,高元把汉城守军抽调一空,已经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准备。此计若成,高丽人便可尽歼南侵隋军,然后掉过头去再想办法对付宇文述那几十万隋军;不成,那高元就再无棋可走,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了。</p>

高元使出这个破釜沉舟的办法也实属无奈,一切都从杨玄感的孤军渡河开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浒水因兵力不足而被宇文述强行突破。这样一来,高元原定的作战计划就被彻底打乱了,继续等下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隋军两面夹击。</p>

原本高元还做过第二手准备,那就是一旦不抵隋军,便向杨广服软,向隋国称臣,这样虽然会丢了主权和尊严,甚至可能被要求全家移居大兴,但这起码还能保住他高家的香火和荣华富贵。不过自从高元获悉二子高昌贺丧命土龙坳,长子又在浒水一战中下落不明,高丽王就彻底怒了,他发誓要与隋军血战到底,要么鱼死,要么网破,此外再无其他的选择。(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