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九死一生(十四)(2 / 2)

加入书签

罗士信和杨义臣并未见过面,他也不知道隋军主力现在是什么状况,所以看到杨义臣一身高级将领的打扮,就立刻策马奔了过来,想跟他了解一下此刻战场的情势。</p>

“我乃陕州刺史杨义臣,平壤城西向的部队都是陕州军,我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将。”</p>

杨义臣向罗士信拱了拱手,又问道:“敢问小将军姓甚名谁?贵部又是何番号?”</p>

“卑职乃是海路军先锋罗士信,这支部队就是右路先锋军。”,论官职,杨义臣要比罗士信大好几级,所以罗士信以卑职自称。</p>

听闻眼前小将就是传说中的天赐大将,杨义臣双眼不由一亮,他虽然没见过罗士信,但对天赐大将的名号却早有耳闻。不说别的,单是在这高丽战场上,克涢城、驰援杨玄感、阻击高丽军,这三件事罗士信办得都相当拉风,莫说是杨义臣这样的上层将领,就是在普通士兵当中,罗士信也是相当的出名。</p>

“喔!原来你就是天赐大将罗士信!果然英雄出少年,好,好,靠山老王爷后继有人了!”</p>

虽然杨义臣这话是发自肺腑,不过这工夫罗士信却没心情听他给自己戴高帽,他向杨义臣拱了拱手,道:“大人,别的咱们稍后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将敌军杀退!”</p>

“对对对,罗将军言之在理,咱们先杀退了这些高丽棒子,然后再作打算!”</p>

虽然罗士信和杨义臣两部人马加在一起还要远远少于这十万高丽军队,但高丽人在两部隋军的夹击之下,已经军心涣散,很快就抵挡不住。高丽主将明知再战无益,于是只能下令部队向南退兵,绕道退回平壤城中。罗士信的兵力不足,而杨义臣的人马又经过连番大战,所以高丽人即便已成溃败之势,罗士信和杨义臣也无力追杀。</p>

赶走高丽军队以后,天色已经大亮。平壤西城方向上由于罗士信的半路杀入,隋军占了上风,但这不足以扭转整个战局。经过半夜的乱战,高丽人已经成功将东面和正面的十几万隋军驱赶出数十里地。逃在最后面的乱军甚至已经冲散了宇文述三十万大军的先头部队。无论是麦铁杖、屈突通,还是辛世雄,都已经无法再将自己的部队有效的组织起来。也就是说,不算杨义臣的陕州军,作为攻城先锋的十几万部队此刻都已经成了高丽人驱赶的奔牛,他们只顾着逃命,进而把恐惧和混乱带到了中军部队。</p>

要说乙支文德确实心计过人,他在浒水和平壤城的中间地带,还埋伏着一支六万人的部队。他们就在隋军溃兵与宇文述的大军刚接头、隋军中军要乱未乱的当口适时杀出,在刚刚燃起的火堆上狠狠地浇上一桶油。在前方乱军和高丽伏兵的双重冲击之下,宇文述的三十万大军很快也成了一支乱军,许国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前方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就已经无法指挥这支军队了。</p>

就这样,隋军近过五十万大军,在横向不到十里宽的范围内,全面向北溃败。这也意味着,隋炀帝苦心筹划的第一次东征,宣告失败。</p>

回头再说罗士信和杨义臣,他们虽然成功将高丽军杀退,但这也无法扭转隋军的败局。杨义臣语带悲凉地向罗士信介绍了一下昨夜的战况,罗士信和李靖都是心思聪颖的人,一听之下也都明白现在情势危急。</p>

“连番鏖战,陕州军已经无力厮杀。前方是平壤坚城,城中还有不少守军。侧翼是我军的数十万败兵,咱们过去也无济于事。所以我打算率残部另辟一条道路,向北撤退。罗将军,你也与我同行吧,起码我军中粮草还很充足。至于高丽战场这烂摊子,我看是无法挽回了…”</p>

对于罗士信和杨义臣来说,现在最明智的做法是避开隋军的数十万溃军,选择罗士信过来的那条道路向北撤退。到了浒水岸边后快速渡河,然后一路南逃,撤回到涿郡。这样做虽然有点儿怂,但起码能保全部队。</p>

李靖、伍云召和苏定方等人也都同意杨义臣的办法。倒不是说李靖等人胆小畏战,只是就像杨义臣所说,大军都败了,他们一支孤军留下又有何用。</p>

对于杨义臣的好意,罗士信良久没有表态,包括李靖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见罗士信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考事情,别人也不好打搅。</p>

“呼——”,等了好半天,罗士信终于开口了,只听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杨大人好意卑职心领了,不过卑职还不打算就这么撤退。”</p>

“哦?那罗将军的意思是…”</p>

“稍后卑职即率部向东北方移动,沿途阻击高丽军队,为大军后撤渡河争取时间!”,罗士信双目坚定,铿锵有力道。(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