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九死一生(十九)(2 / 2)

加入书签

宇文述当主帅次数不少,即便是上了年纪也数次统兵对敌,不过多数情况都是居中指挥,运筹帷幄,亲临前线督战的次数不多,当然也是没那个必要。这次宇文老爷子是真急了,本来大军已经深陷绝境,老天却又突然送来一个脱困的希望,宇文述知道机不可失,纵是大病未愈,也毅然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其实他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此刻隋军几十万人完全乱作一团,除了他以外真也没谁能压得住场面。</p>

宇文述手下部将自然纷纷上前劝阻,宇文述哪里听得进去,摆了摆手,毅然决然道:“莫要废话,本帅心意已决,诸将速速整队,前方开道!”</p>

宇文述虽然不在兴隋九老之列,但本事却一点儿都不差,而且天生神力,宇文成都估计就隔代遗传了宇文述这身神力。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可镀金盔一顶,镀金甲一穿,依然犹如天神下凡一般,威风凛凛,杀气腾腾。</p>

宇文述点齐五千精锐卫队,逆人流而上,向南挺进。</p>

宇文述吩咐自己的五千卫队,要他们这一路上齐声高喊“敌军已是强弩之末,儿郎们无须惊慌!”。</p>

恐惧的情绪蔓延的很快,信心也是会相互传染的。</p>

向北溃逃的隋军兵将原本都已成了惊弓之鸟,不过此刻看到主帅宇文述亲自率队向前线开进,部队还高呼如此口号,军心镇定不少。金黄色帅字旗一路飘扬,沿途各部人马备受鼓舞,虽然整体上还是溃败的局面,但已不似先前那般混乱无序。</p>

</p>

穿过溃退的人海,宇文述终于来到隋军的最后方。果不其然,高丽军队真的原地驻扎,不再尾追隋军溃兵,此时已经和隋军的尾巴拉开了一段距离。</p>

隋军虽然被人咬着屁股追杀,但军中也不乏辛世雄那样的爷们儿,还有几支部队留在后边阻击高丽追兵。不过这些人马都是各自未战,如果不是罗士信佯攻王营引得高丽军队分兵回援,他们基本上是挡不住高丽人的。宇文述派人将这些阻击部队召回,聚集到自己周围,又就近征召了一些败退的散兵游勇,竟也凑上了三四万人马。</p>

宇文述一方面传令各部人马搭桥渡河,向隋境撤退;另一方面凭着现有这几万人马,连夜在隋军撤退的后路上筑起了一道防线,高丽人就算再次发起进攻,想要突破这道防线也费些工夫。至此,宇文述的血压才算降下来点儿,最起码不至于全军覆没了。</p>

…………………………………………………………………………..</p>

“你是说刚才隋军的主将是攻陷涢城的罗士信?!你可看清楚了?!”,高丽王营中,高元眉头倒竖,双拳紧握,恶狠狠地向一个兵卒质问道。</p>

“是…是…小的不敢欺瞒王上,我军抢夺涢城的时候小的见过那罗士信,他那长相看过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就是他!”,那小卒哆哆嗦嗦回道。</p>

高元闻言暴跳而起,一脚踹翻跟前的条桌,手持长剑凭空一通乱劈,怒喝道:“哇呀呀!罗家小儿,欺我太甚!屠我涢城在先,伤我王儿在后,现在又来坏本王的好事!啊呀呀,本王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p>

高元不是笨人,情况再清楚不过,罗士信这手显然玩儿的是围魏救赵,让他这么一折腾,高丽军队丧失了歼灭隋军主力的最好时机。不过下令唤回援兵的就是高元自己,他也赖不得别人,只能归咎于敌人太狡猾。</p>

“大将军,你来说说,本王现在该怎么办?”</p>

乙支文德向来沉稳老练,喜怒不行于色,此刻也是眉头紧锁。自打有人向乙支文德禀报率兵攻击王营的隋军主将就是那个惹人厌的罗士信时,他就知道中计了,不过那时罗士信的人马已经遁走多时,乙支文德就算想派骑兵追击也来不及了。</p>

乙支文德微微一叹,道:“唯今之计,只有一面派人持王上圣俞向各路援兵传令,要他们掉头回去继续追杀隋军;一面派出一支靺鞨骑兵追缴姓罗的那支人马,那支隋兵无后援补给,想来独自支持不了几天,他们必定想方设法靠向败退的隋军主力,王上只要下令前方各部将领留意浒水上游方向,不要让他们与隋军主力会合,那消灭他们自是不成问题。”</p>

乙支文德话是这么说,其实他心里还是抱着悲观态度的,求援的狼烟早已点起,就算把烟灭了那帮勤王援兵也不会掉头回去,只能靠人去传令,这个就颇费时间了,来回来去这么一折腾,先机尽失。再就是派骑兵追击罗士信一部,派多少兵?少了打不过人家,多了那王营这边的安全怎么办。</p>

高元点了点头,道:“也只好这样了!”</p>

…………………………………………………………………………………….</p>

罗士信和李靖伍云召等人商定主意,让部队饱餐战饭,然后人马又原地休整两个时辰。午夜时分,一万多骑兵再次出发,目标直奔高丽王城——平壤。</p>

高元的行营在平壤城的北面,罗士信之前率部攻击高元行营,之后就向东逃遁。所以罗士信他们现在只能先远远地绕过高丽王营然后再向南。</p>

因为怕马蹄的震动感惊动平壤城里的高丽人,所以拂晓的时候罗士信就下令部队放慢脚步,马群只要不奔跑起来,噪音和震动都会小很多。所以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九点以后),罗士信的人马才遥遥望见平壤城。</p>

经过前天夜间一番恶战,平壤城东西北三面都是死尸,城头上堆积的尸首多数都是高丽人的,而城下和城外则多数都是隋军死尸。时值秋末初冬,天气寒冷,尸体不会那么快腐烂发臭,况且平壤城里的壮丁都去打仗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留守的官兵所剩不多,所以高丽人只是在白天打扫战场,晚上就回城休息。</p>

这么大规模的混战,两边的死尸加一块没比现在平壤城里的活人少多少。虽然平壤城里的老弱妇孺头天打扫了一天的战场,高丽城外依然是狼籍一片。</p>

隋军溃败的时候不仅留下了无数的尸体,也留下了无数的粮草军资,虽然收缴粮草军资的差事都是由留守的官兵负责,老百姓只能去搬运死尸,但死尸上也有不少的好东西,银钱、干粮、小刀短剑、没坏的衣裤,反正能用的东西他们都扒,这些事官兵也不会去管。</p>

罗士信率队赶到的时候,平壤城外正忙得不亦乐乎。平壤城三门敞开,牛车驴车载着整车的辎重穿梭其间,高丽人在城外就近挖了几个万人坑,许多壮妇老头儿正在拖拽尸体。平壤城军民虽然也为一场恶战之后的死伤难过,但更多的却是胜利后的喜悦,全然没有意识到敌军大队人马会再次杀至。</p>

眼见高丽人防备松懈,罗士信也不废话,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上!”,然后奔向平壤城南门一马当先冲了过去。</p>

罗士信现有一万多不到两万的骑兵,这个数量和东征隋军百多万人甚或是高丽军队主力的五六十万人比起来,可能显得很少。但事实上这么多骑兵可一点儿都不少,所谓人过一万就无边无垠,何况是将近两万的骑兵!</p>

好家伙,不要说两万骑兵,就是两万匹骡马狂奔起来,那声势也是骇人肝胆的。平壤城外正在打扫战场的高丽人一时间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傻了,竟不知道逃跑。</p>

“是隋军,大伙儿逃命啊!”</p>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回过味儿来,大喊一声,这时候众高丽人才如梦方醒,纷纷扔下手中的家伙,朝城门逃奔。</p>

原本罗士信的大队骑兵距离平壤南城门还有一段距离,按理城外的高丽军民有时间跑回城里。可是坏就坏在那些运载隋军留下的牛车驴车,这些大车堵在城门口附近等着进城,本来已经够乱了,等到隋军冲锋,城外的军民一乱,牛马受了惊吓,四处乱穿,城门口的情形就更是乱做一团,人群、牛马车辆把个不大的城门堵得是水泄不通。</p>

高丽的高级军政官员不是上了前线,就是跟着高元在一起,平壤城里根本没个像样的大官儿,哪里有人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城头上倒是也有些精明的兵校,高呼关城门,可是现在局势这么混乱,城门刚刚合上一点儿就又会被人群涌开。</p>

眼看高丽人想要关城门,罗士信怎能答应!</p>

罗士信猛催胯下追风,一道黑风越众而出。伍云召和江仲武两人坐下也是宝马良骑,紧跟罗士信之后,三人瞬间提速,说话工夫就冲到南城门前。</p>

这工夫罗士信也不讲什么“人道”了,霸王枪抡开,甭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哪怕是牛马畜生,只要是挡在他前进路线上的活物,一律放倒。伍云召在左,江仲武在右,两人也是耍开兵刃,见人就杀。</p>

高丽人也不是白痴,眼看这三位如此强横,哪个还敢挡在他们身前,纷纷让开道路。于是乎,罗士信三人没怎么费气力就冲进了之前十万大军无之奈何的高丽王城——平壤。(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