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声东击西(1 / 2)

加入书签

 秦王恭声道:“不知母后亲来找稷儿,是为何事?”</p>

宣太后摩挲着秦王的脸侧,幽怨地道:“难道,本宫来找王儿,就一定要有事才行吗?王儿每日里忙于政事,都好久未来看望本宫了。本宫甚是挂念王儿,这才特意过来,看看我王儿的。”</p>

秦王忙低头道:“是稷儿的错。”</p>

宣太后却呵呵笑了起来,其中的风情万种,实令人难以相信,这妇人其实已年近半百了。笑完之后,宣太后才接道:“傻王儿,勤于国事,又怎会是你的错呢?本宫是逗你的。”秦王却是低头不语。</p>

</p>

其实,秦昭王和宣太后虽为母子,但秦昭王从小就被送到燕国为质子,秦武王死后,宣太后才把他接回了秦国。是以,秦昭王对宣太后,并无多少母子亲情。更多的,只是敬畏而已。</p>

宣太后也自知其事,不由暗叹了口气,道:“其实本宫此次来,是为了悝儿之事。”</p>

秦王知道,赢悝一直深得母后的欢心。秦王不由正视着宣太后,沉声问道:“难道,母后是要稷儿放过王弟?”</p>

宣太后摇了摇头,叹了声道:“悝儿罪犯滔天,本宫也无法为他求情。但他毕竟是你弟弟,是秦王室的血脉。本宫希望王儿平叛之后,能饶他一命,勿要做绝了。”</p>

秦王早已猜到了宣太后来的用意,此时也无多大惊异,只是低头不语,却未答允宣太后的请求。</p>

楼缓挺身出来,拱手道:“高陵君通敌谋叛,大王若是徇私情,不加以严惩,恐无法对秦国的臣民做交代。”</p>

宣太后闻言,嗤鼻轻轻一哼,貌似漫不经心地道:“楼缓,你对我秦国,未必便是忠心耿耿的吧?”</p>

“这……”楼缓闻言顿时一阵语塞,一脸愧疚,退回了秦王身后。</p>

当年,楼缓入秦为相时。赵武灵王曾假扮为随从人员,跟在楼缓左右。进入秦地之后,赵武灵王便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为日后攻秦所用。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大臣,赵武灵王都在侧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p>

赵武灵王却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和宣太后。他想亲自了解这对母子,以利于将来对秦决策。其时,秦王正好请楼缓入宫赴宴,楼缓便带赵武灵王同行。极其敏感的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发现向来以风采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竟有屈顺之意。宣太后颇感好奇,便与这名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谈起话来。却发现,此人的胸怀见识,更是了不起。宣太后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感觉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对他已有所察觉。便匆匆辞别了楼缓,返回赵国。</p>

宣太后与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是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探秦情。于是,即刻又派了使者,去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宫赴宴。使者回报,楼缓已同意了赴宴。晚间,楼缓入宫赴约,却不见那名随从。楼缓便道,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了赵国。这更加坚定了宣太后的判断,认定此人便是赵武灵王,速派精骑追逐。精骑一路狂奔,追到了边塞,也没能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赵武灵王的深窥秦政,不由深是忌惮。</p>

宣太后见楼缓不敢再做多言,便也不再理会。秦王却一直是缄默不语,皱眉沉思。宣太后背转过身,幽幽地道:“王儿,你好好的想想吧。如果王儿真要如此狠心,本宫自不会多说什么。在你杀你王弟的那一天,请王儿来告诉本宫一声,本宫也陪着他去便罢……”说完,宣太后又抽泣了几声。</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