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乘船离魏(1 / 2)

加入书签

 和田抚须沉吟,道:“要说见识广,老夫可不敢当。那便随便说说好了。其实,这过月夕节,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像楚人在过月夕节时,便有放河灯之习俗。曾经吴越之地,在过月夕节时,有到钱塘江观潮之习俗。老夫听人谈起过,在月夕之时,钱塘江便要涨大潮,而且气势滂湃,潮景壮观。有传说,是因为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投入钱塘江中,而成了河神。每年此时,他都会将满腔郁恨,化为滔天巨浪而涨潮。”</p>

和秋彤听得心中向往,不由地微怨道:“别人过月夕节,皆是如此丰富。我们大梁,为何没有这样的习俗呢?”</p>

</p>

乐毅闻言笑道:“那也只是,各地的民风不同罢了。”</p>

虞月也附和笑道:“秦人过月夕节时,也是单调之极。还没有大梁这般热闹呢。”</p>

众人又欢谈闲聊得一阵,乐毅站起身来,双手捧爵对和田笑道:“我和月儿,明日便要走了。这几日里,多谢和大人的盛情款待。便让在下敬你一杯。”</p>

“乐公子,太过客气了。”和田亦捧爵起身,与乐毅同饮尽一爵酒后,两人才相笑坐下。和田捻须望着乐毅,意味深长地道:“老夫老矣!这副老骨头,亦不知能撑到何时了?如乐公子还记得老夫的话,有空暇时,便回大梁来看望下老夫。”</p>

乐毅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道:“放心吧,我定会回来看望和大人,与秋彤小姐的。”</p>

待到明日,乐毅和虞月便要离开魏国,乘船北上了。离别在即,亭中几人均是各怀心事,气氛不由凝重了几分。</p>

和秋彤望了乐毅一眼,眼眶忽地渐渐泛红,晶莹的珠泪已隐隐而现。而和秋彤只觉得,此时心中酸楚难当。忙向众人慌称身体不适,先告退而去了。虞月担心和秋彤,亦紧追着跟了出去。</p>

亭中便只剩得,乐毅、和田两人了。乐毅抬头望月,神情恍惚,心中若有所思。而知女莫若父,和田自是明白女儿的心事,不由望了乐毅一眼,深叹了口气。</p>

浩月轻蒙上层乌纱,夜已渐深。偶有几声秋虫夜鸣,今夜却又怎能成眠……</p>

翌日大清早,乐毅和虞月,便在司空府众人的相送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到了大梁城外五里的,黄河渡口。在渡口处,果然停着艘大舟,和田便命随从家仆先上船去,为乐毅和虞月打点一切。</p>

此时,和田拍了拍乐毅的肩,微笑道:“乐公子,记得老夫昨日所说之话,要回大梁来看望老夫啊。”</p>

乐毅抱拳笑道:“在下日后,定会再回大梁的,绝不食言。”</p>

而和秋彤与虞月两女,却自在一旁窃窃私语,大有难分难舍之状。和秋彤微红着眼眶,拉着虞月的手,轻声道:“月儿,你要一路保重,多照顾自己。”</p>

虞月柔声笑道:“放心吧,秋彤。你也要好好地保重身体才是。”</p>

乐毅、和田含笑朝两女走去。和田抚须含笑地望着女儿,笑道:“怎么?舍不得月儿姑娘了吗?”</p>

和秋彤望了虞月一眼,惆怅难过地道:“是啊,月儿这一走,女儿又是孤单一人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