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共治水患(2 / 2)

加入书签

来中华城的商队,目的大同小异,一是抢购粮食,虽然价格是涝灾前的三四倍,但人命关天,贵了也要买。再说有能力在现在购买粮食的,来去都是那几个大型部落。他们买回去,转手与其他部落交换,可以压榨出更多的价值;二是希望华曦放宽粮食的门槛,降低粮食的售价和提高售卖的数量。</p>

涝灾不仅反应在交易面上,就连蠢蠢欲动的艾则孜也不得不将心神放在治理涝灾上面。白狼族里将全副心力放在治理汛情的人,可不止艾则孜一个,其他几名各有部落支持的长老,都纷纷将精力从与大长老争斗中放到治理汛情上来。每一个人都知道,谁带领族人战胜了水神的愤怒,谁的威望就可以再部族里扶摇直上。到时候,族长之位,也是唾手可得之事。</p>

“走,咱们去看看白狼族的使者?”华曦站起来,拾起地上的朴刀往身上一放,继续道:“这酒好喝吧?要是以后粮食多了,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做出更加醇香的美酒。”</p>

华勇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仍然举着酒壶猛喝。看着华勇那副贪婪吞咽的模样,华曦还真有点儿为那壶果子酒肉疼,忙喊道:“华勇,你给我留着点啊!要不然等我再酿了新的美酒,可就没你的份儿了!”</p>

闻言之下,华勇恋恋不舍地把几乎空掉的酒壶还给我,哈出一口酒气:“额……族长,咱们现在就回去见那白狼族的使者,看看他们又耍什么花招!”</p>

华曦跳上马背,听见他这话不由得放声大笑:“哈哈……你呀你!走……”</p>

华勇尴尬地干笑了几声,兴高采烈地欢呼一声,利索翻身上马,大笑着扬起一鞭,战马吃痛,长嘶一声,撒足向南门奔去。华曦自然也不甘示弱,双腿一夹马腹,右手一鞭,飞也似地策马追了过去。</p>

入得议事厅,华曦方才发现前来晋见自己的不止是白狼族的使者,几乎每个大中型的部落都派了使者前来。同一时间,这么多个不同部落的人一起来到中华部落,这事说是巧合真没人相信。不过,一同前来,却也未必是坏事。</p>

在华曦接见了联盟各部落使者后的第十五天,在亚洲大陆地板块上,沿海的一个小点,开创了这个时代疏水通渠的先驱。</p>

中华年历四年,农历五月三号,这一天注定是一个永远记载入史册的一天。</p>

中华部族,整个南方联盟的部族,以及联盟附近一些小部落联手抗洪抗涝。按照各部落的实力水平,抽调出一定比率的人手,先行对自己部落进行挖掘水渠,改变一些低洼地区积水的流向,然后共同将大型水渠,或者说是人工河的积水汇入白龙江,再让无从计算的洪水汇入大海,从而达到抗涝泄洪的目的。</p>

虽然,各部落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联合到一起,共抗水神的愤怒;虽然,即使是加上整个联盟覆盖的区域,也不过百来公里内;虽然,在行动当中,发生了不少的血腥冲突和人员伤亡…………</p>

据2010年考古学家发现,原来在大禹治水前,在中国的南部沿海有一群人比大禹更早就懂得采取疏通引流之法。虽然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与大禹相比,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群人比大禹的氏族部落更早就懂得制造青铜器,从效率上和效果上都要比大禹好上一些。</p>

后世也留下许多疑点和争议。那就是这群南方沿海的野蛮人和大禹,他们治理的水患哪个艰难。有支持大禹,有支持南方蛮人的。什么南方蛮人治理的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大禹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多不胜数!</p>

无论争议如何,南方蛮人祖先这场历时两年的治理水患大行动,都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载入史册,流芳百世!(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