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困境与腾飞(2 / 2)

加入书签

“喏!”被点名的5人齐声大吼道,然后迈着轻快的步子跟在华曦的后面,一跃而上,落在竹筏上。在荡漾中,竹筏缓缓驶向江面上——</p>

一天下来,在最后一批水手下筏登岸后,三十名水手的真正的试航也宣布结束。华曦趁黄昏最后一朵余晖,仔细检查了一番竹筏,得出的结论就是,比今早下水前还要牢固,捆绑竹木的藤条,经过烈日和江水一日的磨砺后,更显坚韧。</p>

自入冬前,华曦便没有再离开过日落堡周围的区域一步。他的身影也在入冬前这段不算漫长的几个月里,时而出现在海岸边检查族人晒盐捕鱼,时而在上游的江边大声督促水手的训练,时而在江面上,大声喝斥着水手,指挥着木筏的行走路线————</p>

</p>

在数个月前的秋收工作,华曦也因为忙于操练水手和监督日落的捕鱼、晒盐等工作分不开身来,唯有让长老院全权负责秋收这个头等大事。对华曦没有回来主持秋收工作,长老院那边的一帮长老颇有微词,都觉得华曦搞这个什么捕鱼的热情有点过大了,放着秋收这种部落最大的根本不去理,反而呆在日落堡那搞那个,有点不像话了。不过,有意见归有意见,众人还是在华安和大祭司的协调统率下,将秋收的工作完成了。</p>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会游泳的族人也一天天的多起来,江面上捕鱼的小竹筏也一天碧一天多,摆放在族人餐桌上的鱼也不断增加。在上次首航过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0月,华曦已经不需要再到白龙江上或是海边,去督促族人的工作和水手的训练。华曦提拔任命了数十名水手为什长,和一名百夫长,专门负责操练水手和日常的捕鱼工作。</p>

也就在10月,随着大批水手的基础训练完成,以及捕鱼木筏的增多,也渐渐让中华城那帮对此有微词的长老闭上了嘴巴。因为,一摞摞装满河鲜的车队,开始每隔数十天就会出现在中华城的集市上以供族人购买。河鲜的数量每次需要有数十架骡车来运载,大约在二千斤左右的重量。虽然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增的八千奴隶的食物补给,但也算是为族人的伙食改善了不少。</p>

在八千多奴隶的食物问题上,华曦推算估计,最快也要在明年的三月才能解决他们带来的食物压力。眼下压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食物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供应奴隶的食物,几乎所有的族人的口粮都要悠着点,因为接下来的将是长达四五个月之久的漫长寒冬。不过华曦有绝对理由相信,只要熬过这个艰难的时期,那八千多名强壮奴隶所开垦出来的农田,将为部落提供数之不尽的粮食。</p>

眼下,奴隶们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在铜矿开采上,直接体现出来。因为除了人身自由被限制外,几乎所有的待遇都和中华族的平民一样,而且还可以获得那个可以购买物品、携带方便,叫中华币的东西。奴隶们除了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刺头闹事被即时就死正法后,人人都甩开膀子大干起来。鲲鹏提出的允许这批奴隶有私人财产的建议被华曦允许后,鲲鹏打铁趁热将公告贴在城门口,并告之这些看不懂简体字的奴隶后,奴隶的劳动热情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p>

一车车的铜矿被卖力的奴隶开采出来,运往铁壁进行冶炼提纯。在生产力得到五六倍的增加下,往日高企的铜价迅速跌了下来,购买铜制品的族人大幅度增加,铜制品开始迅速进入平民家庭。虽然在短期内对市场的供应有很大冲击,但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控制后,得出的结果就是铜制品平民化,部落生产力在连锁反应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p>

华曦早在九月份的时候,就接到关于铜矿引发的一连串问题的报告。华曦为此特地回了一趟中华城,经过几日研究和讨论,作出任由市场铜价自由波动,同时在对外来部族采购铜矿的问题上,作出了限制采购量和提高铜价的决定。以保护铜制品能够迅速进入部落平民家庭中,提升生产力。</p>

青铜器方面,华曦遵守约定,在私底下给白狼族进行一定幅度的价格优惠。同时,华曦让华安与土坎进行紧密联系,商议对在对待联盟内其他部落的立场问题。华曦给华安打出的牌是:可以私底下拉拢和培植一些听话的部落,广布线眼。同时煽动一些部族对白狼族的仇恨,如果实在是没,可以自己制造一些冲突,反正就是要让联盟内不能安定团结。</p>

中华部落这一连串的动作,让联盟内各个部落开始对中华族的态度从敌对转为中立,中立的转为友好。来往中华城和铁壁二城的商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频繁。商队的频繁来往,普通话,简体中文字,以及一些词汇和技术文明被迅速传播开来。</p>

在入冬前,华曦返回到中华城开过会后,华曦才从华安呈递上来的纸质册子上看到,联盟内剩下的26个大中型部落,几乎每个部族手上都持有数量不等的中华币,在600—2000元之间,这个数额不可谓不大。这也说明了联盟的人都认同了货币和中华部落的地位;说明了他们在自己部落用对等价值的货物换回了这些货币。</p>

出现这个现象,是华曦始料不及的,同时也让华曦对联盟有了充足的底气。为啥?因为他们持有自己部落的货币,自己在贸易战上说话的份量也大大提升。君不看,各国均以美元为外汇货币么?这也是美国强大的原因之一。(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