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生产力的束缚(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当华曦在后勤军团的营区里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姜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p>

好消息就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大军其中一个防区——鹰山一带,找到了锡矿。坏消息就是那里地势险峻,加之山戍的原因,开采不易。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姜维不晓得这叫锡的石头究竟有什么作用。</p>

这个消息一下子让华曦大为振奋。</p>

由乐遽指挥统帅(名义上)的主力部队,分为三支军团分别由姜申、生番以及大统帅乐遽朝北岭的北水泉出发。四支部队实则上是各自为战,大军的动向全凭各自统帅的一句话。所以,具体的作战部署,完全就没统帅乐遽什么事。</p>

这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那是他们几人的事情,华曦就不需要费这个精神去考虑了。后勤军团的各项物资的运输补给、制造器械、采购红药等任务都安排得稳稳当当,一切都步入了正轨。</p>

华曦把后勤保障的所有任务都指派给适合的人去做,自己基本上不参与具体的任务安排,他只负责“派粮派钱”,差不多成了一个甩手掌柜。</p>

一个企业在刚发展的时候,是需要靠老板的全力奋斗,这个时候注重于个人的能力。到了企业发展壮大后,需要的是有效的分工合作,而不是他这个企业家多么的勤奋。将合适的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尽其所能,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稳定,其他大小事宜无需自己过分操劳。</p>

这是现代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基本要求。纵观历史,孔明是个失败的企业家。他掌控蜀国大权,他能慧眼识人,吸纳贤才。他有远大的理想和高瞻的目光,但他却不敢想太多的权力下放。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p>

万事俱正后,姜维带着华曦策马来到城南数十里外的一处树林边上。因为据姜维带来的最新消息,这里也发现了锡矿的踪影。华曦此刻是带着热切万分的心情而来,希望这里也是个旷地所在。</p>

掠近树林,这里跟华曦之前脑海里的印象已经大不相同。这里新迁了数十个小部落(都是五六十人的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往昔杂草丛生的荒地早已被烧掉开垦出一大片连绵数里的耕地。随处可见的农民、奴隶不时在人为走出的小道上来往。田地里时刻有农夫正在耕种或是驱赶耕牛进行翻土。此外,田间的一些阡陌上偶尔还会发现一些手持长矛或是木棒的士卒巡逻。</p>

这里已经初具村庄的雏形,华曦从姜维口中得知,这些人数稀少的小部落相互依靠居住,彼此之间往来密切。在这些不同氏族聚集居住形成的村庄,一些关系到不同氏族利益的事情,都会有些威望较高的长者出来主持。可见,小部落也逐渐向村落模式发展,相信只要时间不断推移,宗嗣渊源发展而成村落模式到了最后,必定是取代不同氏族聚居的模式。</p>

[本书首发17K中文网]</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