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鹰山地貌(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姜薛的命令不断下达,先锋部队很快就运转起来。一个接一个的信息被探马反馈回来—————</p>

“报,鹰山北端是一道百米宽,几里长的山岭隘口通道。”</p>

“报,在此地西面一里外,发现一处树林可供砍伐取材!”</p>

“好,立即就地取材,尽全力在鹰山北端修筑起一道柵栏城墙。箭塔、拒马等务必要多,知道吗?这个隘口乃是滦河南下,通往鹰山和北水泉、沟河,叩关长阳城的咽喉之地,务必在此消耗山戍尽可能多的力量。”姜薛高声喊道。</p>

“遵命!”众将士齐声回应,士气高昂。</p>

只要把这一段山岭之间的隘口通道死死守住,便可钳制住山戍大军的锋芒,至少能够抵挡和消耗山戍的一些时间和力量,为后面的北水泉关卡争取更多的获胜几率和准备时间。</p>

山戍十万大军,七万攻打长阳城,但他们空有明显的数量优势,但在这狭隘的隘口下却无法发挥出来。顶多也就一次发起数千名山戍的同时冲锋。自己的完全有信心和能力轻松抵挡住这种程度的进攻。</p>

不过,在工事修筑的时候,姜薛又仔细走了一遭隘口附近的地面,发现了一个让他感到不放心的隐患:此处岔口非常多。</p>

万一山戍发现了这个致命缺陷,从侧翼找到了路口包抄自己的后路,那时候可就大大不妙了。</p>

但,岔口虽多,通入鹰山的路口估计不多。姜薛立即派出士卒四下寻找。半天过后,士卒回来了,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也证明了姜薛的先见之明。</p>

在目前这个主要隘口的东侧八里之外,士卒又发现了一个狭隘的通道,可以直接进入鹰山。</p>

姜薛闻言之下果断地派出了四千兵力,由两名行司马统领镇守第二个通道,并在那修筑简易的防御工事。</p>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两个隘口通道守住了,鹰山的后方基本上就安全了。山戍前进的势头也将被自己钳制和牵制在此。如果山戍在更远的地方绕道过鹰山,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士气也会受到一定打击。更让山戍担忧和不安的就是会将自己的后背露出,自己完全可以伺机而动,从后袭击山戍大军。不过,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自己守住两处隘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生。</p>

能不能在这守住,这个问题姜薛以及少数将领心里清楚。要守住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了。他们军团的主要人物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好让后发给北水泉的主力军团做好充分的防守准备。到时候再兵合一处,实行防守反击,将疲惫不堪的山戍大军一举击溃。</p>

姜薛心中十分清楚一件事实:这里大部分的士卒都是那些氏族部落的首领响应自己参加的。这些士卒可不是自己的族民,一旦阵亡的士卒过多,自己肯定会被数以千计的氏族首领、阵亡将士的家属们的唾沫给活活淹死。</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