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计决天下(1 / 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的根本在于百姓而不在于少数的特权阶级。</p>
子夜,罗浮城,繁星也已经开始困倦,却有一个人睡不着。</p>
子书躺在床上,出神的望着窗外已经开始泛起青色的天空。找回了翠姨,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嘱托,可以说在没有负担。让他失眠的,却不是这点羁绊。</p>
</p>
此时和他彻夜长谈的邓力,已经洗去了身上珍藏数月的污泥,梳理了焦连的头发,放下了手杖,褪去了破衣烂衫,憨憨的进入了梦乡。只是他的话,却犹如钟鼓在鸣,轻轻的敲打着子书的心,让他难以入睡。</p>
邓老爷子洞悉人性,把天下都看透了,自然也少不了子书等人。</p>
天下,其实是百姓的天下,而不是少数追名逐利者的天下。生活也是每个活着的人生活,而不是某些人的天下。所以,真正能支配水的人,才配拥有船,真正民心所向的人,才配拥有天下。</p>
当今的天明大陆,千里饿殍,盗匪横行,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真正使得天下大乱的原因,确实少数人手中的特权所致。诸侯拥兵自重,各自极尽所能扩充实力,完全不顾百姓死活。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往往百姓一年辛勤所得还不够上缴官税。更有甚者,诸侯的穷兵黩武,使本身享受高额薪水的天明士兵,骄横无比。所谓的官,所谓的兵,不过是一群公开的土匪而已。饥则寇略,饱则弃余,这和土匪又有什么区别呢?所谓天下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么?</p>
愚昧,无知,只能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天明王朝的权贵。他们只想着自己吃肉喝汤,何曾想过,如果天下没有百姓,他们哪里来的肉吃?肉食者鄙,标准的四字真言。</p>
邓力之所以来到子书身边,和子书说这些话,是因为他觉得子书、依鸣等人并不是单纯的战争贩子。从幽禁董海仓开始,章明和依鸣实行的削减三成军费这一举动,说明了这帮年轻人还是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起码不是为了单单的一己私欲。这一点还是吸引了邓力的眼球。邓老本身就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贤,本想归隐山林,了此残生的他,得知汪鹏火烧瓦伦城的消息后,急的直跺脚。这不是把本已经动荡飘摇的黎民百姓往敌人的怀抱里推么?他实在想不透子书寻到底要做什么,也就急切的以一副要饭华子的身份出现在了子书的眼前。看看子书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到底值不值得他邓力燃尽余生。</p>
邓力一生参悟圣贤书,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思想毒害严重,为人严厉,善善恶恶。却绝对不是个刻板的人,他并不在乎天下是姓赵还是姓王,他要的天下是随百家姓,为百家福。</p>
最终,邓力对子书和晓昭的评价是——孺子可教。也就说明了邓力的心理倾向。不过老爷子还是没答应和子书等人站在一起,他要看到子书等人为天下人做事的决心。至少,在火烧瓦伦这件事上,他看不到这样的表现。</p>
邓老爷子的思想,深深的印在了子书的心中。而且,也因为老爷子的一番话,让子书重新估计了眼前的局势。想要吞并天下,武力杀伐,机关算尽,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只是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没有水,哪来的鱼?子书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包容天下的大计划。</p>
七月中,子书强硬的剥夺了晓昭的无限冬眠权,以压倒性的优势驳斥了晓昭“冰雪之城适合冬眠”的陈词滥调。让晓昭带着他的一千绿营兵,南下执行他的天下之计。</p>
也在同一时间,邓老爷子也答应了子书的建议,驻守罗浮城,拟定改革政策。倔强的老头肯定不会轻易答应子书。神情严厉的问到,</p>
“你们兄弟四人,到底为何要逐鹿中原?”</p>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子书的答案依旧是这八个大字,而不是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慷慨陈词。他心里清楚老爷子既然这么问,就一定要知道最真诚的答案,诚信之人当以诚相待,更何况,他那点花花肠子肯定瞒不过老头几十年的阅历。</p>
邓老爷子用手杖啪啪的点了两下地,轻声骂了一句:</p>
“黄口孺子!”便不再理会子书和晓昭,而这简单的笑骂,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立场。</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