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命运的岔路口 下(2 / 2)

加入书签

周城迅速将一沓资料递给吴忠,说道:“有”。

当天下午吴忠和周城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整个案件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他们师徒二人推断和思路,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部署后,两天后专案组成员成功的破获了这个流窜全国的盗窃团伙,除了刘大彪以外所有团伙成员一共九人全部落网。至于刘大彪,本应该一同被抓获,可能是他的运气好到了极点,在实行抓捕计划的前一刻,刘大彪肚子不适去上厕所,途中从窗户外看到了行动的民警,吓破了胆的刘大彪慌忙间来不及向同伙通风报信,便爬出窗户外从二楼跳了下去躲过了一劫,为此警方派出了很多警力。

刘大彪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他从小跟着李氏生活在一起,孤儿寡母的也十分可怜。刘大彪的母亲李氏性恶又十分泼辣,远近乡里都知道她的脾性,也没有人愿意去招惹她,以致附近乡里的几个流氓也不敢去欺负她。刘大彪的父亲死后,李氏拿到了一笔补偿款,她将钱都拿去开了一家小卖部,虽不说日子滋润,倒也过的可以糊口。可惜好景不长,在刘大彪十几岁的时候,李氏突然大病不起,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也没有将病治好,后来李氏只得常年卧病在床,家中只有十几岁的刘大彪照顾她。辍学在家的刘大彪根本不会一点生活技能,当时的他身材瘦弱更是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为了给母亲买药治病,也为了有钱买米垫饱肚子,生活所迫下的刘大彪开始了偷窃的生活方式。期初他只敢在别的村里偷点废铁废柴去换吃的,后来他成了远近臭名的手脚不干净,人人呢避而远之。有时候刘大彪的“收成”不错,可以维持几天的家用,有时候被人抓到少不了一顿痛打,然后默默回到家中忍受饥饿,即便是这样他也不会让母亲李氏饿着肚子,家里都会一直备着李氏的口粮。刘大彪是一名孝子,所有偷来的东西换成钱后就立马去给母亲李氏买药,剩余的就买些干粮,他从来不拿钱去胡乱花销,即便这个钱有时候来的那么容易。十几岁的孩子在人生观没有形成,根本没有善恶的观念之前,心中就早早刻上了弱肉强食和不择手段的法则。在他的心中,除了他的母亲李氏以外,任何人都不是那么重要。

一个月后,躲躲藏藏的刘大彪历经千辛终于潜逃回了老家s省某村,一处只有两间房大小的土房内住着他的母亲李氏,李氏今年已五十有余。刘大彪远远躲在树林里看着自己的家,此时吴忠带着四、五名便衣警察正在他的家中做客,刘大彪是认识吴忠的,正是他带着一大群的警察抄了他们的团伙,对于这个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担惊受怕的刘大彪知道这是警察找到他的家想要抓自己,但是他又不放心家中的母亲李氏,只得耐心的躲在隐蔽的地方观察着。一个多小时后以后,只听见又尖锐的救护车声音由远而近,最后停在了刘大彪家的门口,闻讯赶来的村民挤在救护车周围向屋内看,刘大彪躲在远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过了几分周,救护车扬长而去,围观的村民也逐渐散去,此时天色已黑,刘大彪才敢趁着夜色进入家中……

警方之所以这么急于寻找刘大彪,主要是因为这个盗窃团伙的某个成员向警方举报了团伙首脑张某的一个重大罪行,据这个举报人所说一年前的一天晚上他曾听刘大彪酒后说过:有一次刘大彪急等着用钱给母亲买药治病,可是当时的风声非常紧,团伙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作案了,就是想要避避风头。无奈之下刘大彪决定偷偷的单干上一票,凌晨2点多的时候刘大彪外出作案,当他在4点前返回窝点的时候,恰巧在窝点后面的小树林里见到了首脑张某,刘大彪看见张某鬼鬼祟祟的扛着一个麻袋向后山走去,就悄悄地在后面跟着,结果发现张某竟然是在埋尸!被吓破了胆的刘大彪屏住了呼吸,丝毫不敢发生一点声响,直到张某离去后才敢返回窝点。好奇催使下的刘大彪原本想找个时间去张某埋尸地探个究竟,结果第二天早上张某忽然宣布要转移窝点,当时张某用的借口是‘此地已经暴露了’,只有刘大彪心里猜测出转移窝点的真正原因可能与那具尸体有关。警方得到这个线索后,第一时间派人去了举报人所说的小树林,可是这个所谓的小树林事实上的规模非常大,警方想要在这么一大块的树林里寻找到埋尸的地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同一时间警方提审了张某,狡猾异常的张某利用了警方没有掌握直接的证据,就咬住了死口的拒不承认所犯罪行,于是专案组加大了工作力度和耐心想要找到目击者刘大彪。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你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听到的就一定是虚假的吗?

半个月后,刘大彪悄然无息的潜回了a省百山市……

此时的吴忠还在医院内照顾刘大彪的母亲,原本专案组的计划是由吴忠带人去刘大彪家中,为其家人做劝投的思想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安排便衣在其家附近蹲守几日。吴忠先是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刘大彪的家庭情况,知道了刘大彪的母亲李氏常年劳累最后导致卧病在床,家境贫寒的情况下刘大彪只得以偷养家。身为孝子的吴忠十分同情李氏的遭遇,更为一个家庭的现状直接导致刘大彪误入歧途的人间悲剧感到可惜,最后吴忠自掏腰包买了不少营养品去看望李氏作为母亲的李氏知道自己的儿子刘大彪犯事了,怒火攻心后哭晕了过去,随后才有了刘大彪看的一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