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灾和平叛(2 / 2)

加入书签

“皇上,臣认为应该先决定赈灾大臣,派往此次改道的灵璧县赈灾。另外考察一下需要修补的黄河大堤,尽快的拿出一个方案来。”吴亮嗣也是颇具才能的人,精于计算钱粮,对于大局的把握也是有一定的眼光的。

“众位爱卿有什么别的看法吗?”示意吴亮嗣退回去,天启皇帝再一次问道。

“陛下,臣觉得吴大人说的有道理!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筹粮赈灾!如今浙江的漕粮已经征收完毕,共计二十万担,臣请拨付十万担到灵璧赈灾。”又有一个站了出来,正是刚刚入阁的徐光启。

天启皇帝看到徐光启顿时一愣,原本以为他会在火器厂,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事情也是颇为巧合,徐光启正在工部研究调拨工匠的事情,正巧遇上,也就跟着来了。

天启皇帝没有说话,浙江的漕粮二十万担的确是不少,拨付十万担给灵璧赈灾也够了。十万担粮食没有了,厩的漕粮也无法保证,看来自己要拿钱卖粮了。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既然如此,不知道哪位爱卿愿意去灵璧赈灾?”

下面大臣们都没有说话,职位不够的自然不敢开口,职位够的都在盘算。赈灾虽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是也非常的容易出事情啊!

“陛下,臣愿前往灵璧赈灾!”大部分人还在犹豫,已经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当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个人正是工部尚书袁应泰。朝中很多人都知道袁应泰以前的事情,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初授临漳知县。他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调任河内,引沁水穿太行山,开挖广济河渠,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当地百姓为其立“袁公祠”。黄河在朱旺决口,役夫多死者。袁应泰设席为庐,饮食作止有度,民欢然趋事,治行冠两河。

对于这样一个以治河起家的人物,没有人会说什么,毕竟整个朝堂上没有谁由他又能力治河。宽且袁应泰乃是工部尚书,整修河堤乃是工部分内之事,他并没有捞过界。只是堂堂的工部尚书要去赈灾,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天启皇帝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有这样一个人去自然是非常好。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爱卿就去吧!此次赈灾之后,爱卿和左光斗好好的考察黄河的大提,哪里有不妥的地方全都奏报上来。自从潘季驯治河以来,朝廷一直没有从新整修过大堤,趁着这次好好监察一下。”

“皇上圣明!”大臣一起口中称颂,看样子天启皇帝是要修河堤,不过朝廷有这个经历吗?这钱从哪里来啊?不过也没有谁愚蠢到去问这个问题。

可能还会有很多的问题,不过现在也只能说到这里了,剩余的事情要等到袁应泰到灵璧之后在说了。

“骆思恭,把你的事情说说吧!”大臣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天启皇帝再一次开口说道,显然是还有事情啊!

“是,皇上!”得了天启皇帝的允许,骆思恭便将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

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原来是四川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小事情。南疆的土司总是有造反的,这样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不过事情还是需要解决的,毕竟这关乎到大明朝的脸面,很多大臣的脸上已经有气愤的神情了。

“陛下,臣有本奏!”这次站出来的是兵部尚书熊文灿,自从平定山东叛乱之后,熊文灿已经加了少保衔。不过他没有做过翰林,此生内阁无望,兵部尚书也就到头了。

“熊爱卿有话尽管说!”天启皇帝看着熊文灿,点着头说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熊文灿开口说道:“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小小蛮夷不过化外之民,竟敢如此行径,实在是天人公愤!”

所有人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熊文灿,这根本就不是他说话的风格,倒像是那些御史言官,让人觉得很是怪异。

在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之后,熊文灿正色道:“对于这种怀有此等心思的外夷,一定要将其剿灭,臣举荐一人可担当此人。”

这个时候大家都明白了,熊文灿这是要保举人啊!值得兵部尚书如此的人,当今世上恐怕不多,这究竟是要保举谁啊?包括天启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好奇的等着熊文灿说出这个名字。(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