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_中国古老的数量计数法:(1 / 2)

加入书签

 在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中国表示数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gai、秭zi、穰rang、沟、涧、正、载。

《数术记遗》是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关于大数的记法::“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等着,谓上、中、下也。

其下数者。十十变之,若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数者,万万变之,若言万万曰亿、万亿曰兆,万兆曰京。

上数者,数穷则变,若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

从亿至载,终于大衍。下数浅短,计事则不尽,上数宏阔,世不可用。故其传业,唯以中数耳。

扩展资料:

1、数量单位具体所代表的数量:

万:代表的是10的4次方。

亿:代表的是10的8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12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16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20次方。

秭:代表的是10的24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28次方。

沟:代表的是10的32次方。

涧:代表的是10的36次方。

正:代表的是10的40次方。

载:代表的是10的44次方。

极:代表的是10的48次方。

备注:

1、以上所列数值结果,是用中位法来计算的,不是上位法。

2、各位道友,“极”这个数位也是我们中国智慧先贤古人所创,但一般古书上找不到“极”这个数位,因为前面十个数位已经够用了。本观点来源于百度百科。

2、数字很大的数,一般我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例如9050000000000;我们可以用905x1012表示,而它含义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是将数字905中9后面的小数点向右移去12位。

3、北周时的《五经算术》亦有记载:按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

十等者,谓“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也。三等者,谓“上、中、下”也。

下数者,十十变之。若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数者,万万变之。若言万万曰亿,万亿曰兆,万兆曰京也。

上数者,数穷则变。若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

参考资料:

数量单位百度百科,计数单位百度百科

作者自注:

我华夏先贤智慧无穷尽也,可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有少数后辈子孙不思进取,竟贸然在华夏古老的计数法中,添加古印度计数法,实则并不适合我华夏民间使用,此乃拾人牙慧吔。可参考百度百科了解详情。

我华夏前辈先贤所立之计数法,妥妥已足够用也,无需外人同等计数法。然则,若用来形容现实宏观大宇宙之辽阔无垠,尚有不足之处,我便私自又添加几位计数词汇。

一、如下排列,从小到大依次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止,称为个数。

然则,由个递增如下:

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gai、秭zi、穰rang、沟、涧、正、载、极、归、至、点、无量。

最后四位乃作者为了用之方便而自主添加,共计二十个计数位,即二十个计数词汇。

注意,其中的“极”这个数位,也是我们中国古时的先贤前辈们原创的,只是不经常用而已,古书上一般找不到。

按照华夏智慧先民们的认知,数位到了载这一级别,就已经无限或者相当于大衍之数了。

二、具体如下:

1是用“上位法”数穷则变来计算,也就是用自乘系统计算,再用现代科学计数法表示。则如下:

个:代表的是10的0次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