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四章 谈玄论道(2 / 2)

加入书签

杜光庭半信半疑,也只好姑妄听之了。</p>

一旁的钟离权心中暗笑:“我们这位陛下可不是等闲之辈。那新仙学之神妙,只怕只有仙人才能彻悟出来,岂是你能够反驳倒的?”</p>

原来钟离权不去精心修炼,却来搞什么“新仙学”。杜光庭对此一直不以为然,总是劝他重视心性修为,不要为这些东西分心。只是科学研究对于真心喜欢的人来说,的确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钟离权也不肯放弃。不过他却没有李俨这样地能力,驳不倒杜光庭,只是心中却不服气,于是与他打了个赌,只要杜光庭能够驳倒新仙学的创始人李俨,钟离权就带着众人弃新仙学而去。</p>

杜光庭自信满满而来,满以为能说得李俨心向他心中的“正道”,却没想到反被李俨说得对自己的信念怀疑起来。</p>

钟离权心性爽直,很有些“老天真”的味道,这才闹出打赌之事。此时胜利,自然万分得意,在一边朝杜光庭挤眉弄眼不已。李俨不知就里,还道这钟老神仙哪儿出了什么毛病呢。一时也不便询问,心中纳闷不已。</p>

杜光庭心中对李俨所说虽然半信半疑,但李俨毕竟是皇帝,他要想整顿道教,离不开李俨的支持,于是口上不住赞同,表示自己认识不够,以此来逢迎李俨之意。</p>

李俨也知道他并未心服,不过他要的只是杜光庭这么一个牌子,杜光庭本人如何想法并不在意。毕竟朝廷的力量之大,并非区区一个道门能够抗衡地。只要杜光庭能为李俨达成目标,其本人如何想也就并不重要了。</p>

于是表面上君臣言谈甚欢。说到最后,李俨对其赐号“广成先生”。把他日后才会得到的封号给了他,同时授其授麟德殿文章应制,任命其为上都太清宫内供奉(由于蝴蝶效应地影响,原本黄巢进长安前就被郑畋推荐入朝廷得到此任命的杜光庭一直在野,并没有入朝),又新设一个临时职务叫“大唐天下总都道纲”,总理天下道教。命其次日入朝觐见。正式授封。</p>

于是杜光庭满意的告退而去。</p>

由于杜光庭与李俨的某些观点不同,李俨心中也有了新地打算。</p>

整顿道教。这个事情还是要有杜光庭来作的,但如何整顿却要由李俨自己来定。杜光庭身边当然也要掺些沙子,不能毫无监控。掺沙子的最好人选嘛,当然就是那些已经接受“新仙学”地道士们的弟子了。</p>

这些小道士们,年纪大地不过二三十岁,年纪小的还未成年。但是他们都已经在自己师傅身边被“新仙学”思想熏陶已久,早已经全盘接收了新仙学的思想。同时在新仙学上近乎无所不能的李俨。也成为他们心中天人一般的人物。他们地忠诚,不会有太大地问题。</p>

将这些人弄倒杜光庭一边,一方面可以尽量栽倒们整顿地时候加大新仙学地影响力,将那些可以接受新仙学思想的人拉过来。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唯心”一派的消极影响增大。同时还可以把那些不能接受新仙学的人作为包袱丢给杜光庭。</p>

恩,这样还不完全稳妥。万一杜光庭把这些人统一起来,那不就对自己构成威胁了?还要弄一个在道家威信很高、但又不是杜光庭一派的人物出来做他的副手,分薄他身边的力量。形成彼此牵制地局势。这样自己就无忧了。</p>

想到这里,李俨开始回忆道家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很快这个人就呼之欲出了:张天师一系。</p>

儒家孔门一系、道家张天师一系,可都是地位崇高,影响一直遍及中国的整个古代、近代的。尤其是张天师一系,后世电视里面那些捉鬼的道士不是自称茅山正宗,就是号称张天师多少代传人。可见其影响的深远。</p>

这么一个家族,在道家中地威信无疑很高。而他们历史的悠久,一直作为道教精神领袖的经历,也让他们不可能甘于屈居杜光庭之下。让他们出来跟杜光庭打对台,但给他们的权力又小于杜光庭,于是他们的行动不可能真正妨碍到杜光庭整顿道教的大局。而张天师一系对权力不如杜光庭的不甘,又会让他们不断跟杜光庭过不去,也会对杜光庭的行为形成掣肘。最妙的是,他们彼此间的权力斗争,都必须争取李俨地支持。这无形中增大了李俨对道教力量地控制力度。可谓一举数得!</p>

想出这个法子。李俨自己也不禁有些得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帝王心术的研究。总算有了一点成果了。于是他开口询问张天师一系地近状。</p>

钟离权心里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还以为李俨是真的关心这道门精神领袖近况,叹息一声,说道张天师一系虽然身为道门精神领袖,实际上对道门并没有太大的约束能力。尤其是最近的几任皇帝崇佛贬道,道门地位大跌,人情冷暖下,他们的情况颇不容乐观。</p>

李俨心中更喜。</p>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显得尊贵。现在张天师一系地位下降,可还没到遗忘曾经的尊荣的地步,心中对权力的,只让更加强烈,只怕会咄咄逼人。杜光庭就算看在他们从前的威望和同是道门一脉的份上对之退让,也难以息事宁人。只要杜光庭还掌握道门最高权力一天,他跟张天师一系就必然势不两立。倒省了李俨不少挑拨离间的工夫。</p>

想到这里,李俨不由得微微一笑。不料目光微微一瞟,却见吕洞宾露出思索模样,似乎有所得的样子,心中一震:莫非自己的意图被吕洞宾看出来了?</p>

此时吕洞宾也发现了李俨的目光,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李俨顿时肯定了自己的判断。</p>

他又想起吕洞宾此人武艺精深,颇有才干,心思慎密,又有大志,整天搞研究未免屈才。他又是很早就投靠自己的人,不如把他放出去,为自己办事,也顺便一展他心中抱负。</p>

于是开口道:“钟老神仙,朕向你要一个人,不知意下如何?”</p>

“何人?”</p>

“便是令徒吕道长。朕思张天师一系沦落,心有不忍,故欲请其入朝,一面为大唐祈福,一面也好封赏,助其重振。只是其地处江南西道饶州贵溪龙虎山(今江西贵溪),离行在远隔千里,又有黄巢贼寇作乱,道路不宁。吕道长武艺精熟,朕欲令其前往龙虎山,诏请当代天师前来,率队保护。钟老神仙可肯放人?”</p>

钟离权哈哈一笑:“此乃道门盛事,老道儿无不遵从。”</p>

李俨又道:“钟老神仙,朕观吕道长即负武艺,又有谋略,可堪大用。而吕道长又年轻力壮,不应拘束于一处。当前国事艰难,朕求贤若渴,钟老神仙可肯割爱,待吕道长请张天师回来之后,出山为朕效力?”</p>

钟离权狡黠一笑:“陛下这可为难老道儿了。劣徒一直以来在老道儿身边服侍,于新仙学一道,对老道儿助力甚大,暂时离开老道儿还可堪忍受,要是长此以往……这个……老道儿可就……”</p>

说这么多,还不是想要好处,李俨没好气道:“钟老神仙有话尽管直言,朕准了就是……”</p>

钟离权嘿嘿笑道:“既然陛下开了金口,老道儿就不客气了。陛下说曾经于梦中得授天书三卷,上卷名曰《物理》,讲述天地万物至理,中卷名曰《数学》,讲述术数运算之道,下卷名曰《化学》,讲述万物变化之道,乃是新仙学之无上宝典。老道儿一直十分向往。陛下也曾经答应默写出来。只是至今也不见踪影……老道儿不要别的,就要这三卷天书……”</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