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2 / 2)

加入书签

那彝族少女笑道:“我不管,张大侠只怕要管。”于承珠呆了一呆,道:“哪位张大侠?”那少女道:“天下除了你的师父,还有哪位配称张大侠?”于承珠如坠五里雾中,道:“这是怎么回事?”心道:“我师父本领再大,他又岂有先知之明?难道他预先知道我们会陷身此地?”那少女似是猜到了于承珠的心意,笑道:“张大侠差遣我父女到这儿来,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于姑娘,真是凑巧极了。”于承珠忙道:“好姐姐,你快给我说这是怎么回事?”

那少女道:“这里贼党有一大半是彝人,副首领也是彝人,名叫朗英。大头目却是以前滇西道上一个名唤杜幌的独脚大盗,他看中了石林的形势,就邀朗英合伙,占据石林做巢穴。朗英在彝族中算得是个豪杰,只因官府苛捐重税,眼见族人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因此竞给杜幌说动,纠集了一二百无以为生的彝族少年,跟杜幌合伙。正因为朗英做了副首领,所以他们从不打劫附近的彝人。”于承珠点了点头,心道:“怪不得附近的农人并无惊扰。展停主人不肯带路,敢情也是别有原因?”那少女继续道:“杜幌也纠集了一些党羽来,他们人少,但本领却比郎英大,杜幌大权独揽,近年不但劫夺财宝,还杀害客商,弄得彝人也不敢接近他们,石林也成了禁地,朗英极为不满,但却无可如何。”

于承珠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匪帮,内情也这般复杂。只听得那彝族姑娘往下续道:“我们父女本来是石林附近的人,后来搬到大理去的。住在苍山脚下,听说苍山上有几位隐士修行,附近的居民把他们当作活神仙。”于承珠心道:“这必定是我的师祖玄机逸士和上官天野以及萧老太婆这三个人了。”问道:“你见过他们吗?”那彝族姑娘道:“听说他们住在苍山绝顶的云弄峰,终年云雾笼罩,等闲人哪能上去?就是上去了,那几位‘老神仙’也不肯见外人。不过有一位姓乌的大爷,据说是其中一位老神仙的弟子,他倒时常下山采购杂物,并且行医救人。”于承珠道:“这位乌大爷是不是叫做乌蒙夫?”那少女道:“不错,乌大爷的名讳,还是前年我们才知道的。我们在苍山脚下种有菜园,乌大爷每次下山都向我们买菜,后来熟了,也常在我们这里歇脚。我爹爹知道他是个大有本领的人,便求他收我做弟子。可惜乌大爷不答允,说是他师父尚在,他不肯滥收门徒。不过闲常也传授我们父女几路防身的拳脚,只是不允以师徒相称。那吞剑的功夫,就是乌大爷一时高兴,教给我们的。”乌蒙夫是上官天野的第二个弟子,在师门的日子最长,比大弟子澹台灭明所得的传授更多,不过那吞剑的功夫,并非上官天野所授,乌蒙夫与黑白摩诃交情甚好,那吞剑的功夫乃是乌蒙夫见着好耍却向黑白摩诃学来的。

于承珠道:“你们既然在苍山脚下安居乐业,怎的又回到这石林来?”那姑娘道:“就是奉你师父的差遣呀。今年春天,张大侠到了苍山,和我们也很熟悉。张大侠喜欢到处走动,段王爷也时常请他进宫。”段家在元朝以前,在大理世代为王,虽然现在只被朝廷封为“知平章事”,老百姓叫惯了,仍称他们为“王爷”。那少女续道:“最近段王爷想自立为王,云南各族都拥护他,好与官府对抗。便想起了石林彝族的豪杰朗英,打听之下,知道他在石林为寇,极觉可惜,张大侠献计,将他们招到大理来。因为我们父女本是石林的彝人,张大侠便保我们来办这件差事。张大侠叫我们先到昆明和小公爹接头,探听消息,然后再到石林。”于承珠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沐小姐知道我们的住址,想必是那日被你们看破行藏,告诉沐小姐的。”那彝族少女微笑点头,道:“请恕我们暗地跟踪之罪。”

那彝族少女歇了一歇,往下续道:“我有一个表哥,就是朗英手下的一个小头目,我们到这里来已有两三天了,还没有机会得见朗英面谈。我的表哥说,朗英被杜幌挟持,只怕不能作主。前日来了几个京城侍卫,其中一人名叫韩展的和杜幌以前是八拜之交,正在游说社幌做他们在云南的耳目,我的表哥更不敢向朗英说了。这次定计诱你们进石林的便是韩展夫妇和杜幌的合谋。听说这次来的几位侍卫,都是高手,为着的那个李涵真更是厉害。”于承珠一笑说道:“不过如此!”突然想起一事,却皱了眉头。

那少女道:“好汉不敌人多,于姑娘犯不着以千金之体,冒此巨险。”她只道是于承珠心生怯意,却又因先前的话说得太满,不便转口,故此皱眉。于承珠笑道:“那儿个侍卫也算不了什么,凭我和叶大哥还对付得了。只是动起手来,只怕会误伤了你们的族人。”那彝族少女想了一想,说道:“于姑娘既有把握,那么我的差事就请你代劳了。”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旗上绣有两头狮子,递给于承珠道:“这是段王爷的王旗,云南各族,无不认得,于姑娘若能将那几个待卫和杜幌一齐打败,凭王旗作信物,招降朗英,那就易办得多了。”这正是一举两得之计,于承珠大喜,接过王旗,道:“好,请你立即带路。”

匪党的巢穴在石林内的大金岭上,林内的石峰都不很高,只有这大金岭高达百丈,山势亦最为崎岖,山岭周围,诸峰拱绕,俨若迷宫。那彝族姑娘带领于承珠、叶成林二人,上高下低,穿过奇岩削壁迂回曲折的通道,从如剑如裁的石峰中穿插而过,越上越高,那些石峰,峰峰相连,在许多石峻之间,中横怪石,状如天桥,若非于、叶二人都是轻功绝顶,在石峰之上行走,怕不两腿酸软,寸步难移?此时已是日落黄昏,在石峰高处一望,但见万韵朝天,千岩竞秀,在夕阳残照下更显得静穆庄严,恍似神仙境界。于承珠叹道:“如此洞天福地,哪容少数匪徒盘据,即算不是替段王爷办事,我们也该把这些匪徒驱逐出去。”

这彝族姑娘自小在石林内玩耍,道路极熟,带领他们从秘道进入大金岭内,竟无人知晓,到了岭脚,天色已黑。但见山坡间黑影幢幢,岭上大寨的火光隐约可见。那彝族姑娘怕碰见巡山的人,对于承珠道:“从这里直上,经过三座石峰,便是大寨。于姑娘,祝你马到成功,待你破寨之后,咱们再见。”悄悄溜开,从第二条路混入后寨。

于承珠坐下来稍为歇息,并与叶成林商议,依于承珠之意,便要直闯入寨中,杀他个落花流水。叶成林笑道:“寨中虽无一流高手,但咱们人少,他们人多,倒也不可不防。不如我与你分为两路,你在前寨引住那些侍卫,我放火烧他的后寨,让他不知道我们的虚实,也绝了朗英盘据之心,便于招降。”于承珠心道:“看他不出,说来竟是深合兵法,似乎比铁镜心的夸夸其谈要实际得多。”

计议既定两人分路上山,于承珠展开轻功,端的是捷如飞鸟,掠过第一座石峰,哨兵竞无知觉,于承珠有些轻敌,接着上第二座石峰,从哨岗数丈之地掠过,忽听得“嗖”的一声,利箭穿空,疾的射到,听风辨器,力道颇为强劲,于承珠急忙闪开,那人刚刚出声,便被于承珠一朵金花封闭了穴道,回头看那利箭,竟射入了一块大石,虽非一流高手,亦足惊人,于承珠倒不敢太大意了。

于承珠将那哨兵的号衣剥下,披在身上,接着攀登第三座石峰,夜色苍茫,只见两条人影窜了过来,扬声问道:“周大哥,你怎么不在下面把守?”以于承珠的轻功本领,也被来人听出声息,可见亦非庸手。这回于承珠早有准备,飞身一掠,金花立刻出手,那两人刚刚发觉不是“周大哥”,已被金花打中穴道,动弹不得。原来在第二第三陵石峰把守的人,都是杜幌的得力助手,本领自比一般小头目高强得多。

于承珠蛇行兔走,悄悄摸近大寨,她身上披着皂衣,夜色朦胧中,值夜的头目绝对料不到敌人能深入石林,并越过三座石峰,虽有二人听出声息,也以为她是同伴。于承珠摸近大寨、只听得里面猜拳呼啸,闹成一片,于承珠心中冷笑:敢情他们是开“庆功宴”了。

于承珠猜得不差,他们果然是开庆功宴,只听得李涵真那苍老的声音哈哈笑道:“韩嫂,这回设计擒敌,你的功劳最大。韩二哥,你受了点伤,也值得了。”接着一个妇人妖里妖气的声音说道:“老爷子过奖啦,我可不敢贪功。说实话,这回的功劳,应数杜寨主最大,要不是他借石林给我们,这两个点子可不容易对付。”李涵真哈哈笑道:“大家都有功劳,大家都有功劳!阳总管已到昆明来了。咱们可以将点子解去昆明,省去多少麻烦,还可以就近请功领赏,杜寨主,你若是欢喜的话,就请阳总管对沐国公说说,再请准朝廷封你做这里的土王,哈哈,那时你就名正言顺,不必再局促在这石林里面做山大王啦!”杜幌粗声粗气地笑道:“我也不望什么封赏。喂,那姓于的小姑娘赏给我行不行?”李涵真大笑道:“你知道她是何人?她是于谦的女儿,也是皇上所要的叛逆之女,你怎能要她?”杜幌失声叫道:“于阁老于谦之女?啊,该死,该死,早知是她,我岂敢动这个念头?”原来于谦忠肝义胆,天下同钦,即使是杜幌这样的恶人,心底里也是佩服的。

李涵真道:“怎么?于谦的名字把你吓着了?本朝法例,罪人之女,没为官奴。只可惜那小姑娘长得太美,只怕皇上见了会自己要,要不然你花一笔大钱,也许可以将她在内府里赎出来。”说罢,哈哈大笑,笑声未已,忽听得“喇”的一声,帐篷倏地裂开,金光一闪,那“韩二嫂”一声厉叫,首先仆倒地上,李涵真却手明眼快,拔出腰刀,回身一挡,将一朵金花格开,只见于承珠柳眉倒竖,运剑如风,飞身杀人。

杜幌惊叫一声,吓得呆了,于承珠一声叱咤,一扬手又是三朵金花,那韩二哥首当其冲,被一朵金花穿过喉咙,登时毙命。杜幌刚刚挥动齐眉棍,正想上前助战,也被两朵金花打中,于承珠念他尊敬自己的父亲,这两枚金花,打中穴道,只把他的武功废了,却并不伤他性命。

李涵真看清楚只是于承珠一人,又是哈哈大笑,于承珠喝道:“黑白摩诃放你逃生,要你洗心革面,想不到你还是甘为鹰犬,残害忠良,好,今日可不能轻饶你了!”李涵真用太极刀招式,以柔充刚,一连化解了于承珠的三剑猛攻,哈哈笑道:“你不饶我?我可要饶你呢!并肩子齐上,这是叛逆之女,只准活擒,不许毙命!”李涵真带来四个侍卫,除了韩展一人被打死之外,还有三人,都是高手,一拥而上,登时把于承珠围在核心!

于承珠一声冷笑,青冥剑倏地展开,但见冷电精芒,缤纷飞舞,百变玄机剑法,精妙绝伦,只杀得那几个卫士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幸而有李涵真还接得住于承珠的剑招,要不然那几个卫士的兵刃早被削断。

李涵真在太极拳刀两门,下过几十年苦功,刀掌兼使,堪堪抵挡得住。于承珠恨他口舌轻薄,招招凌厉,剑势如虹,李涵真那三个助手,只求自保,攻势几乎全指向李涵真身上,李涵真挡了二三十招,渐觉应付艰难,招数全被封住,攻不出去。

这一场大打,早把全寨惊动。杜幌在地下爬了起来,嘶声叫道:“朗寨主,快叫弓箭手来!”于承珠回身一剑,把李涵真逼退三步,扬手又是三朵金花,那三名卫士,除了一个本领较高的能够避开之外,其他两人,一个被打瞎眼睛,一个也像韩展一样,被金花穿喉而过,登时毙命。于承珠剑锋指着杜幌喝道:“饶你性命,还不领情?再敢多话,这两个人就是你的榜样。”

大寨里人声鼎沸,于承珠运剑如风,紧紧逼着李涵真,不许他逃走,抽眼一看,只见一个彝族打扮的虬髯汉子,双目炯炯,堵着寨门,后面已集合了几十名弓箭手,想来这人便是朗英了。于承珠取出那面绣着两头狮子的王旗,迎风一展,叫道:“朗寨主,你是彝族英豪,何必为虎作怅,段王爷请你到大理去共图大事,望你三思。”一扬手那面王旗径向朗英飞去,朗英接到手中,登时呆了。

李涵真喊道:“朗寨主,你要荣华富贵。我请皇上封你做石林的土司。快合力把这女贼擒了!”话犹未了,忽听得驴马嘶鸣,脚步嘈杂,后寨火光大起,朗英哪知道只是叶成林一人所做的事,只道大寨已被攻破,陷入包围,怔了一怔,忽地喝道:“谁希罕你朝廷的封赠!”一摔手叫弓箭手退开,竟然拔出刀来,助于承珠杀李涵真。

李涵真这一惊非同小可,但他老奸巨滑,虽危不乱,忽地心生诡计,霍地一个闪身,左臂一伸,施展大擒拿手法,将朗英扭住,于承珠正自一剑刺来,李涵真把朗英一推,哈哈笑道:“好,咱们拼个同归于尽!”

于承珠剑锋一颤“唰”的一声,从李涵真耳边削过,她投鼠忌器,这一招竟是临崖勒马,不敢骤下杀手。李涵真哈哈大笑,忽听得一声大吼,震耳如雷,帐幕倏地卷开,一条汉子旋风般扑入,李涵真还未看清楚,立觉奇痛彻骨,原来在这一照面之间,已给来人用擒拿手扭弯了右手臂膊。这人不问可知,当然是叶成林了。

这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叶成林练有大力金钢手的功夫,五指已一紧,略一用力,李涵真已是禁受不住,手上的钢刀翘了起来,反斫自己的额角,李涵真逼得放开抓着朗英的左手,拼力抗拒,朗英身子一松,勃然大怒,反手一刀,“咔嚓’一声,将李涵真斩为两段。

把眼看时,杜幌早已在混乱之中逃走,剩下的那名卫士也被于承珠杀了。这一役,杜幌的党羽以及李涵真带来的人,或死或逃,大寨内剩下来的全是朗英的人。一些人待去救火,朗英哈哈笑道:“烧了干净,咱们摆脱了这些狗子,都到大理投段王爷去。”有人应道:“不错,咱们再也不干这个营生,也省得被乡亲责骂。”这个人正是那彝族少女的表哥,那彝族少女早已回到寨中,这时正抱着于承珠欢喜得说不出话。

当晚,朗英这一伙人便撤出石林,附近的村子听到这个消息,乡民都赶了来,朗英亲自宣布改邪归正之事,乡民欢声雷动,登时在石林前面的大草坪杀猪宰羊,歌舞狂欢。朗英的手下全是彝人,几乎有一大半在附近的乡村里还有家人亲戚,朗英当即决定,放假三天,让手足兄弟与家人团聚,三天之后,再去大理。

于承珠与叶成林可是急不及待,参加了彝族的狂欢舞会之后,立即向朗英道别,起程上路。拨转马头,改过方向,前往大理。

从石林前往大理,一千多里路程,全是山地高原,十分难走,走了四五天,还是在丛山峻岭之中,叶成林朴实寡言,对于承珠却是照料得很周到,于承珠但觉这个旅伴,虽然并不讨人喜欢,但却也不惹人讨厌。云南的花木之多,冠于全国,气候又特别好,叶成林虽然朴实寡言,一路上鸟语花香,山奇水秀,于承珠倒也不觉得寂寞,有一种树叫做“大青树”,当地士人叫做“风水树”,沿路皆可见到。这是在北方见不到的一种乔木,树叶极为茂盛,葱茏耸立,浓荫蔽地,四季常青,树根像龙爪,牢固地盘结在地上,就似青春和生命的象征,任谁见了,都会欢喜赞叹。于承珠忽起遗思,以前她曾把铁镜心比作江南园林里的玫瑰花,把叶宗留比作云贵高原上的松杉,现在又觉得叶成林有些像大青树,静穆庄严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大青树。但她倒底是愿意在大青树下遮荫呢?还是愿意在玫瑰丛中吟咏呢?那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了。

进入大理州界,山岭峭峻,山路越见崎岖,这一日于、叶二人翻过一个极其险陡的山坡,名叫“红崖坡”,在山下之时,于承珠曾向山民打探路程,知道过了红崖坡之后,再走两天,便可以到大理了。于承珠一想到即将可以见到师父,精神焕发,忘了疲劳,抢先登山,哪知山坡险陡曲折,极之难走,人纵不疲,马也累了,于承珠和叶成林只好牵着马走,于承珠叹道:“一路上人说,天子庙坡最高,红崖坡最险,果是名不虚传。”叶成林笑道:“一路上人们也说,大理风景最佳,经过险阻的路程,才更显得那是桃源福地。我看这是天公有意的安排,先有艰难,后有安乐,世事如此,行路亦然。”叶成林知道于承珠欢喜名胜风景,这说话自然是给她“打气”的,于承珠却是心中一动,只觉他的说话虽似说笑,却也自有几分哲理。

好不容易爬上了红崖坡,两匹马都累得喷气嘶喘,于承珠和叶成林坐下来歇息,但见山坡之下是一个山间坝子,地势平坦,庄园隐约可见。于承珠笑道:“你的话不错,过了高山,便是平地。”蓦然想起自己从长江之滨来到云贵高原,地方迥异,旅伴也大不相同,不觉倏然神往,铁镜心的影子又在脑海中摇晃,回头一瞥,但见叶成林也正在看着她,于承珠忽然面上发烧,但觉叶成林好似看破了她的心事。其实自从那天在石林之后,于承珠在叶成林面前绝口不提铁镜心,叶成林又哪里猜想得到于承珠此刻心中在想铁镜心?

于承珠低头默想,越想越乱,忽听得下面坝子传来一声骏马的嘶鸣,霎那间,于承珠好似梦中骤然惊起,叫道:“照夜狮子,照夜狮子!”叶成林道:“什么?”于承珠道:“我失去的宝马,我失去的宝马!你在这儿照料牲口,我去看看!”不待叶成林再问,立刻飞奔下山,把叶成林弄得莫明其妙。

于承珠跑到半山,只见坝子上有一间红砖绿瓦的大屋,外面大草坪上有许多庄丁,草坪上并无牲口,于承珠心道:“我绝对不会听错,那是我宝马的嘶鸣。呀,马儿呀马儿,你一定是给恶人关了起来,知道我来,向我求救了。”正待不顾一切,冲下去搜庄,忽见下面有一个白衣少年,向着草坪那群人如飞疾跑,于承珠骤然间又似堕入梦中,呆若木鸡,这个白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她刚刚念及的铁镜心!

这一瞬间,于承珠心魂迷乱,想冲下去,但两条腿软软地提不起劲来,倒底是喜欢过甚,还是仍想似在台州之时那样将他避开?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忽地想道:“且看看他来这里做什么?呀,铁镜心也会到这儿来,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正是:

是爱是憎难自识,女儿心事没人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六}{九}{中}{文}{地}{址}:{www}.69zw.{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