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郭嘉(2 / 2)

加入书签

尽管张恒学识不错,为人温文多礼,于时事极有见地,蔡对他的印象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蔡也不会认为张恒是良配。

张恒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因此,在不其的日子是他有生之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不过,再美满的生活里,也会有‘苍蝇’出现。

不其本来只有郑玄一人,名声响亮,但来求学者不过以千百计而 已。但是,三年多来,张超在阳抄书,各种书籍源源不断地送到不 其,简直有是一处东观(皇家藏书处)。而郑玄要求十分宽松。只要抄录一本书,或者拿一本不其所没有收藏地书来,便可直接借阅,不受限制。天下读书人闻风而至,远近的知名学者纷至沓来。他们往往在此读书的同时,也会宣讲自家的见解,即使不愿意在此传授的,也不会拒绝进行一次公开的讲学。在藏书庄的讲堂里。几乎每日都有大儒名士在讲学。

这些对求学学子的吸引力,是无以复加地了。于是,不其迅速成为天下学子们游学,求学的胜地,有“小太学”的美称。不其又不似太学有着种种限制,不其的学子很快便超过了万人。

不其汇集了天下学子。其重要意义无可估量,张涵当然清楚这点。他不仅通过庄中人手收集基本资料,麻雀还在庄中开设了一处的酒肆,收集学子们的言论,从而为分析他们地性格和能力提供依据。酒肆以较低的价格和美味的菜肴,吸引了众多学子,成为学子们聚会的首选之 地。

就在三月初,藏书庄就住进了一位令张恒十分讨厌的‘苍蝇’——卫宁,卫仲道。当然,‘苍蝇’是张恒个人的看法。若是张涵听见这个名字。肯定会提高警惕的。问题在于,张恒不是张涵。

卫宁是河东安邑人氏。今年才十七岁,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张恒在这方面倒不输与卫宁。但家世上却差了许多。河东卫氏自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后,世为河东望族,卫宁是卫氏嫡传,在家中排行第二,与兄长卫觊一样,都是少有才名。河东与陈留相距不 远,卫宁与蔡 一到不其。卫宁就发现,蔡比书更有吸引力。

蔡 还算可以,可以欣赏一下。然而,这位卫宁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是精通音律。这一对比,张恒相差就悬殊了。不是张恒不聪 明,人地精力是有限的,张恒在军事有相当高地成就,其他方面自然就会弱些儿。张恒只有在围棋上,能与卫宁较量一下。不过,情场如战场,卫宁自不会与张恒比较张恒的长处。有卫宁在场,必然会把话题引到音乐上,蔡||

张恒这一日匆匆忙忙赶到了蔡居,未进院子,远远的,就听见一阵悠扬的琴声,张恨大恨。果然,卫宁已经到了,正与蔡=张恒想方设法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卫宁则想办法又给转回音乐。蔡是个十分聪惠的小姑娘,很快便意识到两人间的明争暗斗。但在这个时候,蔡=句实在话,蔡|.为享受这种追求,也是无可非议。不过,张恒就要吃苦头了。

在给张涵的书信里,张恒都不由自主流露出了苦闷之意。张涵对他这个弟弟很关心,迅速查明了事情地经过,不由暗自替他担忧。蔡的态度,郑玄已经去信告诉过张涵地。总的来说,蔡虽不至于强烈反 对,但其不赞同的态度,一目了然。张涵在信中就委婉地建议张恒,想办法把生米煮成熟饭。女孩子的心意如同风中的柳枝,摇摆不定,但只要搞定了这点,就自然化作一潭春水了——显而易见,张恒是一个品行优良,初次陷入恋爱的毛头小子,他不可能同意张涵的‘深谋远虑’。

张恒每日的苦闷,就连远在临的张涵都知道了,自然瞒不过同居一处的郭嘉。郭嘉对张恒很感兴趣。初次见面,张恒就给郭嘉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知道了张恒的身份,张恒提前知道消息就不希奇了。但是,张恒提头醒尾,思维敏捷,为人没有丝毫骄气,郭嘉还是高看了一眼。随后,张恒早出晚归,刻苦追求蔡(娱乐。

“叔常兄,你这样是不行的!”

这一日,张恒正在院子里捶胸顿足,郭嘉忽然说了一句话。同居月余,两人已经颇熟悉了。

“哦,郭贤弟所言何事?”

郭嘉出了房间,来到庭院中,缓缓踱了几步。

“叔常兄,我是说你这样送礼物,是行不通的。你苦心收集了良琴和曲谱,送给蔡小姐。蔡小姐当时是很高兴,但你又不能与她讨论,还不是便宜了卫仲道吗?!”

张恒脸上一红,最近他落在下风,举止有些失常,此刻想来全都落在郭嘉眼里了,不禁恼羞成怒,闷哼一声:

“哼,

郭嘉本来是随口一说,但张恒这是把他当成小孩子了,在他这个年龄最容不得人家说他小,这时候却不肯罢休了。

“叔常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难道我说的没有道理?”

张恒犹豫了一下,恋爱明显把他的智商降低到八十以下。

“那,郭贤弟,你有什么办法?”

……

天才的军师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策划。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