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东[下-免费](2 / 2)

加入书签

张超摇头晃脑,赞叹不已。虽是马屁,但他也确是相当佩服,以孙策的才具,一旦作大后患无穷。现在嘛,就算袁绍再不争气,孙策也休想从中渔利。两军势均力敌,张涵坐山观虎斗。锄强扶弱,行侠仗 义,也是华夏的传统美德——总要让他们两败俱伤才好。实在不行,张涵出兵东南,也足以控制住局势。

“行啦,行啦!仲卓,这话便不要再说了,传出去白白让人笑话。你既然看好孙伯符,那也由你便是……”

张涵还真没看好孙策,在他看来,野心勃勃的附马不免令人放心不下。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周瑜,相对更好一点。当然,这纯属张涵臆测。  对了,孙伯符听说相

极好,不知仲卓见到他时,他可曾涂了脂粉?”

汗!张涵也是有八卦之心的。在这个时代,有教养的男人们涂脂抹粉也是惯例,只是他想象不出,小霸王涂粉的模样……

——————————————————————————

“主公,张幽州不肯从中调解,那前会稽郡太守王朗……”

张纮这话却是冤枉张超了,他可不是不肯调解。反之,张超极为希望能介入其中,请两家罢兵,各自退回,另行任命扬州刺史、丹阳太守等。但张涵在江北,孙策都觉得是个大威胁,如何肯让他把手伸过减 来,自是婉言谢绝了张超的‘好意’。

“嗯,回头命人把王朗送过江去……”

孙策微觉失望,但他还真没把王朗放在心上。再说,张涵想要,给了便是。待献帝下了诏旨,孙策也一样要给的。而且,孙策此刻势 弱,自然要卖张涵这个面子。

“……”

张纮松了口气。此时,孙策与袁绍勉强维持了均势。张涵无论是实力,还是大义,都不是孙策能得罪起的。

……

几人商议了一番张超此行,都觉他心怀叵测。有这样一个变数在身畔,秣陵的胜负却不是关键了。一旦两军分出了胜负,难免张涵不会挥师南渡。明白了这一点,孙策很快下定了决心:

“哼哼,大将军想要坐山观虎,却没有那么容易!

公瑾,秣陵这里就托付给你了。

子纲,公瑾年轻,有事还要你多费些心思……”

孙策躬身对着二人行了一礼,两人连忙起身避开:

“主公但请放心,我周瑜(张纮)岂敢不尽心竭力?!”

明白归明白,但孙策却没有办法。能战方能和。张涵已成席卷之势,天下人多有知道的。于是,江东之地也就格外引人瞩目。除非张涵兴兵渡江,袁绍在此时是绝对不会与孙策妥协的。

因此,孙策别无它法,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平定祖郎、严白虎等的叛乱,把吴郡和会稽郡建设成稳固的根据地。有了迂回的空间,他们才能进可攻退可守,不致于一败涂地。当时,丹阳太守吴景——孙策的舅舅——把守宛陵,会稽太守孙静——孙策的叔叔——把守会稽 郡,朱治——孙坚的故吏——把守吴郡,这些人都是元老重臣,只有孙策前往,才能调动自如。加之,此行要求速战速决,也正是孙策的拿手好戏。

趁着夜色,孙策带着八百精兵,悄悄绕过了袁军大营。一夜之间,奔行八十里,强渡溧水,沿着冷水顺流而下。第二天傍晚,孙策便来到了宛陵城下。

祖郎是山越豪帅,在泾县以南很有威望。说是山越,其实与汉民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多居住在山上,时人常称之为“山民”。山越人生活在山间,时常在大小豪帅的带领下,下山劫掠。因其能吃苦,熟悉山 地,在山间纵跃如飞,官吏通常也没什么办法。

山越人习惯于此,军纪便差了许多。泾县大帅祖郎率领万余众,将宛陵团团围住。城围数重,但其间漏洞百出。当夜,孙策指派自己的亲信偷偷潜入了宛陵城中,将自己到来的消息通知给吴景知道。

凌晨,太阳刚刚露出半边脸,山越人正睡的香。孙策就亲自出马,手持长刀,身先士卒,开始了突袭。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似有千军万马将其包围,山越人士气大降。那天,雾很大。在雾气朦胧中,祖郎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这是一次完美地突然袭击,山越人的抵抗微乎其微,孙策一路冲 杀,直取祖郎的大营。山越人勇猛过人,但在战争之中,面对着孙策军士兵默契的配合,个人的勇武起到的作用太小了。祖郎拼死力战,却也不是孙策的对手。很快,喊杀声变成了兴高采烈的呐喊。孙策的士兵们一起欢呼,“抓住祖郎啦!抓住祖郎啦!”

这一天,孙策大破祖郎,斩首两千,俘虏四千,连祖郎也被他亲手抓住了。宛陵围解,祖郎降,孙策任命他为门下贼曹。其后,不用损策派兵,羽檄到了,泾县四城便都举城投降归顺了孙策。

随后,孙策在山越中挑选了两千青壮,带着祖郎,驱使着山越,引军向东。旬日之间,身经数十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严白虎等山贼建立的营寨丝毫也不能阻挡他的攻势,会稽遂平。

从孙策离开秣陵,到他平定了祖郎、严白虎等的叛乱,前后不过十七天。

ps:今天有点事,出去了,只有这些了。明天,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这一章下来,有五千多字,应该差不多可以抵过引用的资料了。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