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逃出生天(2 / 2)

加入书签

这样一來,张辽、高顺在大陵、祁县一带面临的困难也越來越大,不过,在他们临行前,刘欣曾经派人给他们送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而这十六字方针现在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

张辽、高顺将第四军团的一万骑兵分成三队,依托这一片的八座城池为掩护,轮番出击,或战或退,耍得鲜卑大军团团乱转,魁头又遭遇了数次大败,竟然引军退往了太原城,张辽、高顺抓住鲜卑人退兵的时机,忽然发力猛追,全歼了魁头的后军三万余人,攻占了太原以南的重镇梗阳城,</p>

战报上还有一项内容是关于麹义和那三十万袁军的,这支袁军现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是麹义此人颇有将才,据营死守,汉军数次进攻,虽然多有斩获,但要想一口吃下这三十万袁军,却是十分困难,</p>

后來,张郃想出一条计策,截断了袁军的水源,今年河北大旱,天气十分炎热,沒有粮食还好对付,要是沒有饮水的话,人畜都难以生存,</p>

这条计策虽然阴损了一点,但却极其有效,只是麹义仿佛早有准备,并不见袁军营寨有任何骚动,原來,麹义扎营之初,就下令士卒在营中开挖了许多深坑,坑里蓄满清水,现在水源被汉军切断,这些深坑却解了袁军的危急,</p>

后來,徐晃等人又想了许多办法,始终不能奏效,其实,这里已经聚集了第一、第二、第三军团的全部主力,除去前些日子在阻击颜良战斗中阵亡的将士,以及太史慈领去的一支人马,现在围住袁军的足有二十三万之众,如果实施强攻,完全可以轻松击溃麹义和他的三十万袁军,</p>

但是这些袁军都是汉人,并不是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乌桓这些异族,而且这些士兵大多只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妻儿老小,一旦发动强大的攻势,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丧命于此,所以,刘欣、马芸都向徐晃强调过,无论如何都要尽量保全这些袁军士兵的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等人才克制住强攻的冲动,想要迫使袁军缴械投降,</p>

直至昨天中午,袁军营中终于发生了骚乱,因为士兵们已经断粮三天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袁军士兵们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连刀枪都拿不动,哪里还能抵抗汉军的进攻,士兵们鼓躁起來,麹义连杀了数十人,终于还是弹压不住,满营皆反,麹义无奈,只得放任三十万袁军缴械投降,</p>

一时间,袁军营寨外面,刀枪弓箭、衣甲旗帜堆积如山,缴械以后的袁军都排着队到汉军设立的粥棚去接受“赈济”,其实汉军有充足的粮草,但是这些袁军士兵已经饿了许多天,却不能让他们吃馒头、米饭,更不能吃荤腥,而只能让他们喝点稀饭,否则他们的胃就会受伤,于是,看起來便像是一场赈灾救济,</p>

麹义非常有机谋,趁着大批袁军缴械投降的机会,他带着百余名亲信,悄悄躲藏在营寨的一角,麹义平时对士兵还是比较爱护的,经常与他们同吃同住,甚得士兵们的信任和拥戴,而且他放任袁军投降,也等于变相地救了三十万袁军士兵的性命,一些知情的袁军士兵并沒有举报他,甚至还替他做了一些掩护,让他逃过了汉军的搜捕,</p>

天黑以后,麹义寻了个间隙,逃了出去,其实,对于这场战役的结果,麹义还是颇为不服,虽然以他手下的这支军队,想要击败汉军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袁绍从邺城方向派兵接应,他有把握带出十五万人,这十五万人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勇士,有了这样一支力量,凭借河北诸州人口众多的优势,袁绍完全有能力卷土重來,</p>

事实上,袁绍也正做着这样的准备,他虽然不敢派兵南下救援,但也不肯放弃邺城撤往幽州,而是传令辖下各郡县,大肆征兵,准备依托邺城坚固的城防与刘欣决一死战,邺城中也潜伏着许多幻影秘谍,这方面的消息早已经为他们所侦知,并且及时将这方面的消息传递了出來,只是徐晃那二十多万大军下一步究竟是北下攻打邺城,还是南下截断曹操的退路,正等着长安方面的决断,</p>

刘欣放下手中的战报,陷入了沉思,营帐外面忽然想起了凄厉的号角,集合的时刻又到了,虽然一夜未眠,但是刘欣还是立刻跑了出來,早有士兵牵过一匹白色的骏马,刘欣一跃而上,挥一挥手,大声说道:“出发。”</p>

他现在恨不得插翅飞回长安,许多事情已经到了需要他亲自拍板的时候了,</p>

由于连年战乱,整个河北大地已经是一片萧条,虽然袁绍并不差钱,可以随时再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时候,一队衣着破烂的百姓正艰难地行进在乡间小道,仿佛一群往邺城方向的难民,但是,如果有认识的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队“难民”的为首之人正是逃出生天的大将麹义,</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