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诸侯盟主(2 / 2)
洛阳城虽豪富林立,可董卓倒行逆施,吓得不知多少豪族迅速逃离洛阳,储粮经过连年战乱和养兵消耗,早已殆尽。城中二十万兵马加上百姓,若遭坚壁清野之策,董卓供养大军的军粮恐怕不久将难以为继,粮尽之时,则会军心大乱,哗变骤起,洛阳,不攻自破。</p>
这个战略郭嘉不相信关东军中没有人想到,但是想到了盟主会不会采纳,诸侯会不会同意,那要另当别论了。</p>
“郭齐,诸侯会盟,号称五十万大军讨伐董卓,你说,孰胜孰败?”</p>
郭齐表情严酷,沉声道:“董卓不败,诸侯不胜。真正得益者,袁本初。”</p>
呵呵呵</p>
轻笑中郭嘉赞道:“郭齐,诸侯会盟声势滔天,皇城中忍辱负重的文武百官翘首以待,却都不如你看的清楚啊。”</p>
天下聚焦的关东军伐董尽管最终是闹剧收场,可这里面除了诸侯之间的勾心斗角,实际上在一开始便从来没有几个诸侯是真心伐董。</p>
董卓若挟持天子据守险要与关东军一较高下,那胜负真就难料了,但董卓自入洛阳后心性大变,或是压抑在内心的暴虐种子彻底萌芽之后,已经没了进取天下的雄心与霸道,如此,董卓要么败亡,要么劫持天子西逃。</p>
而关东军为何不愿追杀董卓?若是劫回圣驾,将是天大的功劳,好大喜功的诸侯们为何又在此时止步不前了呢?</p>
“郭齐,你为何说真正得益者是袁本初?”</p>
冷淡一笑,郭齐低头漠然道:“关东军是响应曹孟德讨董檄文,曹操此人,的确忠心汉室,从他刺杀董卓便可看出,因此,曹操想要剿灭董卓,匡扶汉室。讨董檄文昭告天下,四海皆震,天下人看到了一个英雄挺身而出,如果此时,其他诸侯不前来会盟,天下人如何看?是董卓同流还是心存不臣之心?况且讨伐董卓此等为国赴难的义举,不知可得多少天下俊才投效之心。诸侯们一半是被逼来的,一半是争先恐后来壮大自身威望的。”</p>
欣慰地看了郭齐一眼,不愧是数百子弟里脱颖而出的少年俊彦!</p>
天下士族!你们看到了吗?你们把持着仕途,你们主宰着学堂,贫苦百姓的孩子没有机会读书学习,天下自学成才者已如过江之鲫,我与好友们只教导了不过数百子弟便有如此俊彦脱颖而出,足以让你们汗颜吗?</p>
“既然如此,与袁本初又有何关系?他一个渤海太守,凭什么能够当上盟主?”郭嘉负手而立,心中比任何都要开心,这种成就,无人能明白。</p>
郭齐漠然接口道:“袁家四世三公不假,但袁家是士族领袖,会盟诸侯真正有实力者,莫不是州牧或一郡太守,手中兵马强将均不弱于袁绍,兼与各地士族势同水火,推举袁绍为盟主,四世三公不过是一个给天下人看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诸侯们不想董卓败亡,而袁绍,又是最不希望董卓败亡的,因此,推举袁绍为盟主,颜面情理服众,又符合诸侯们的利益。”</p>
话音一落,另一旁的郭修拍手赞道:“我还以为只有我看到了这一点,没想到是我自大了。呵呵,此刻诸侯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董卓是国贼,他若灭亡了,汉室还要苟延残喘些日子。袁绍城少兵寡,急迫想要扩张势力范围,日后也一定会先起兵戈,推举袁绍为盟主,一来袁绍定然只顾造势,并不会全力伐董。二来这个袁盟主如果日后先翻脸撕破联盟协议,开始扩张属地的话,那么诸侯们就会消除顾虑,割据称雄。”</p>
十八路诸侯里面不乏手握丹阳兵的陶谦,控弦凌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甚至刚刚接受孙坚投效的袁术等等,这些人怎么会服从袁绍?如果不是看清了袁绍是最不希望伐董的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又怎样?抵得住刀兵相见生死搏杀吗?</p>
袁家士族领袖,士林威望非同寻常,可西凉马腾会管你名望吗?袁术会甘心袁绍扛起袁家大旗吗?等等太多原因都不足以让袁绍当盟主,可有了足够的利益,诸侯们也就妥协了,跟在袁绍后面举着伐董的义旗,收足名望,做足面子功夫,联盟散伙也就不远了。</p>
眼看日上三竿,郭嘉便于二人开始下山,登山目的就是锻炼锻炼身体,并不是为了山上景色。</p>
回去的路上,郭修忍不住问道:“主公,我们何时起兵?”</p>
郭嘉朝郭齐望去,揶揄道:“你二人都猜得到,为何还要问?郭齐,回答他。”</p>
郭修脸色有些尴尬,郭齐也是露出几分苦笑,开口道:“主公在等洛阳的消息,董卓不可能坐以待毙,进,他怕号称五十万的关东军真的将他一举剿灭,退,也只能西逃,退守关西,以崤函之险拒挡外敌。主公,我知主公想要等董卓西逃,可我不明白缘由,如今我太平军已准备充分,为何偏偏要等董卓?”</p>
郭嘉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心中只是感叹如果董卓真的如同历史中那样迁都长安,那真是走了一步错棋,而这一子落错,全盘皆输。</p>
枭雄争霸天下,往往一步进退,决定天命。</p>
郭嘉不能告诉二人董卓会搬空洛阳的财富,会连皇陵也盗掘挖空,虽然即将迈出争霸的脚步,可眼下手中财富根本不足以支撑三月时间,倘若起兵受阻,难道去劫掠平民百姓吗?真要到那个地步,郭嘉宁愿卸甲归田。</p>
董卓,你我相见的日子,不远了。(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