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兴汉葬汉(1 / 2)

加入书签

 郭嘉没见过王允,王允登上司徒之位,位列三公,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如果王允真的对汉室死忠愚忠,那么郭嘉能够了解王允对他的恨。</p>

刘焉不臣之心,已从用天子仪仗昭然若揭,这是叛逆,可刘焉始终是汉室宗亲,情感上会得到些许人的倾斜。</p>

袁绍僭越天子之权任命官员,好歹也是先斩后奏,恭恭敬敬给朝廷上表通报一番,而袁绍得到士族拥戴,说到底他是汉臣,天子被董卓挟持,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袁绍,也说得上情有可原。</p>

但是郭嘉呢?纵然他起兵前被朝廷判为钦犯,罪名谋反,其中另有隐情,朝堂之中心照不宣,至于之前杀人的罪名,无人在意,现在那些个诸侯谁的过去是干干净净的?但,郭嘉后来起兵攻占了益州,自领太平军大将军,如果郭嘉占得是一座山,一片林,都说得过去,可他偏偏占得是大汉江山十三州部中的一块地盘,董卓招安,他不接受,等同他不是汉臣,既然不是汉臣却又占领了大汉的土地,那就是贼。</p>

董卓的招安,郭嘉不接受,深明大义的人会理解郭嘉的做法,关东诸侯不曾与董卓议和,甚至连来使都斩了,郭嘉若接受董卓招安,岂不是等同与董卓同流合污?就连马腾这个接受了董卓招安,却在关东诸侯会盟时毅然决然与董卓翻脸,郭嘉不接受董卓招安,在这件事上,无人能够指责郭嘉,反而表明了郭嘉的立场。</p>

如果王允在这个时候不是遣吕布来讨伐,而是招安,郭嘉肯定不会犹豫,立刻接受,领一个汉朝官职当,因为接受以王允代表的大汉天子招安,是帮郭嘉正名的最好机会,郭嘉不可能顶着反贼的头衔打江山,但从名义上臣服汉室也需要时机,董卓在时,不行,董卓现在死了,郭嘉的机会来了,但是王允不给他。</p>

其中缘由,郭嘉设身处地,能想到一些。</p>

董卓祸乱朝纲,荼毒天下,那也是刘辩和刘协两代君王的江山,何况前面还有桓灵两帝,以及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一百多年留下的烂摊子。</p>

大汉官吏选拔制度是举孝廉茂才,郭嘉偏偏在益州实行科举制,不但把汉朝的官罢免了,还任用一些根本不符合举孝廉制度的人,这等于是把四百年大汉的制度废除,等同否定了汉室列祖列宗,大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郭嘉兴建百家学堂,开诸子百家学说,也是如此。</p>

有这两点,王允作为汉室忠臣,怎么能忍受?董卓乱一时,郭嘉乱万世啊!</p>

郭嘉佩服王允敢在董卓背后设连环计,也佩服他对汉室的忠心,可十分鄙视王允的将略与大局观!</p>

刚杀董卓,就派吕布来打益州,简直不知死活!</p>

议事堂中的武将们都盯着谋士那边,看他们对王允派吕布来讨伐有何看法。</p>

在戏志才发表意见后沉默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徐庶才出列道:“吕布麾下凉州军至多不过五万,但在司州的李傕,郭汜,樊稠等将麾下有超过十万之众,倘若这些将领都听命王允调遣,主公必须当机立断,遣大军北上迎敌,若真如此,吕布或许只是先锋。”</p>

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的郭嘉面沉似水,他不相信王允能让凉州军与并州军齐心协力为汉室效力。</p>

甄尧在徐庶说完之后就出列沉声道:“吕布与李傕郭汜等将矛盾由来已久,就算一起南下,益州有天险拒敌,自保无忧。可主公,此时,不妨给长安上表,以示愿被招安,若朝廷同意,则可与诸侯地位同等,若朝廷不同意,再图后计。”</p>

作为新晋要员的法正却出列摇头道:“司徒王允既然都懒得先礼后兵了,恐怕上表长安会自取其辱,主公,眼下,先要抵挡吕布,可有比吕布来犯更大的隐患出现了。”</p>

郭嘉不喜欢别人卖关子,所以法正说到这里话音一顿,向郭嘉望来,郭嘉反而闭上了眼睛。</p>

或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郭嘉的好奇心,但是郭嘉不说话,不代表他心里什么都不知道,只不过他要听堂下的人先说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p>

</p>

法正撤回目光,掩饰性地咳嗽一声,而后继续说道:“这篇檄文恐怕已经在关东诸侯们的手上了,他们会怎么做?袁绍公孙瓒陶谦等人自然无需顾忌,可荆州刘表,南阳袁术,会不会尽弃前嫌与长安相呼应举兵来伐?无论是袁术和刘表一起来,还是他们单独来,哪怕都不来,可主公不能心怀侥幸,都必须早做提防。”</p>

这一点郭嘉早想到了,甚至想的更远,益州内已经失了权力的士族和被打压过的豪族,他们的余孽或许会趁此机会再掀波澜,但是郭嘉不怕,士族没了实权,没了强大门阀作为靠山,能有什么号召力?豪族没了私兵,没了士族作为保护伞,他们拿什么作乱?真有不怕死的,那就祸及三族。</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