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能如愿(1 / 2)
自天子迁都许昌后,许都焕然一新,加速发展,朝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大步迈进。</p>
冷风萧瑟,繁华街道上,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表情淡淡地朝着家中返回。</p>
“荀令君,请留步。”</p>
中年男子驻足转身,俊雅的面庞露出疑惑表情,望见来人,出声询问:“元常兄,何事?”</p>
年近五十的钟繇趋步追上了荀彧,如释重负般喘了几口气,然后扬起一个善和的笑容,朝荀彧一拱手,诚恳道:“谢过荀令君。”</p>
荀彧恍然大悟,是他为曹操举荐了钟繇,才得以让钟繇得以重用。</p>
不过这些荀彧都不放在心上,风轻云淡地还了一礼。</p>
“元常兄过谦了,足下之才,居今日之位乃实至名归。”</p>
随天子来许都的一干文武,也不都是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辈,荀彧为曹操举荐了不少真才实干的人,撇开曹操需要招贤纳士这个出发点,同样也是遏制以董承伏完等人为首的外戚势强的途径。</p>
钟繇只是想要当面给荀彧道谢,只言片语虽轻,可心意总要表达出来,至于送礼拜谢之类的,放在他们这种洁身自好的人物之间,倒是显得矫情和肤浅。</p>
面带谦和,二人并肩同行,聊些朝中无关痛痒的小事,点到即止。</p>
荀府近在眼前,荀彧邀钟繇到府中小坐片刻,过府门而不请,显得有失礼节。</p>
钟繇谢绝,却神情一肃,低声问道:“荀令君早年与郭嘉私交甚好,此事当真?”</p>
露出几分复杂的神色,荀彧点了点头。</p>
钟繇斟酌片刻,还是问道:“以荀令君所见,郭嘉志在何方?”</p>
志在何方?</p>
这是在问郭嘉是不是有心篡夺江山了。</p>
荀彧闭目长叹,轻声道:“奉孝之志,所在天下太平。”</p>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p>
郭嘉与荀彧相距天涯,却彼此神交。</p>
天下不会有超过十个人能够如同荀彧这般意简言骇地说出郭嘉的志向。</p>
天下太平。</p>
只要天下太平,江山属谁,皇帝谁当,郭嘉都不在乎。</p>
可是荀彧在乎,荀家世代汉臣,世食汉禄,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天下太平,男儿立志治国平天下,没有错,只是荀彧执着的是要匡扶汉室正统而已。</p>
从本质上看,郭嘉与荀彧是殊途同归,志向相同,但在实行的路线上却产生了分歧,就是这样的分歧,他们虽是知己,却不免会有敌对的一天。</p>
钟繇听出了荀彧的弦外之音,沉吟半晌后,疑虑地问道:“若郭奉孝真有此志,为何不效忠陛下?若他投诚,天下十年可定。”</p>
郭嘉已经从叛逆上升到了汉臣,却是虚有其名的汉臣,实际上与袁绍,刘表,吕布,袁术等等诸侯一样,顶着汉臣的头衔,做着割据自立的事实。</p>
许都朝廷的文武自然是将这些诸侯视为叛逆。</p>
如果郭嘉愿意效忠天子,与曹操东西合力,关西眨眼可定,伐荆州,攻河北,都能事半功倍,天下,十年可定,钟繇所言,不是无的放矢。</p>
荀彧略显自嘲地轻笑一声,摇头道;“天下可定,不代表天下太平。”</p>
国家统一,只是表象,人民能否安居乐业,恐怕才是太平的标准。</p>
荀彧选择了曹操,郭嘉当初也打算选择曹操,可事与愿违,阴差阳错,发展到今天的形势,郭嘉已经不能再投靠别人,只能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且撞上了也只能头破血流继续走下去。</p>
曹操此时给人印象忠勇无畏,是忠臣的形象,钟繇看得出曹操是有魄力有能力的雄主,如果曹操不能还天下太平,当世,还能有谁能做到?</p>
钟繇行礼拜别荀彧,满怀不解地离去。</p>
郭嘉北进关中已经表明了态度,他是要逐鹿天下,可他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帝王霸业,不是为了自己挥戈问鼎,何不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忠臣英雄?</p>
现在的郭嘉,是一个变数的存在,只要他投效许昌朝廷,与曹操联手,天下形势即将会变得清晰。</p>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等曹操曝露野心后才会浮出水面。</p>
回到府中的荀彧被妻室唐氏迎上,为荀彧拍去灰尘,唐氏低声对荀彧说道:“夫君,曹公在书房等候半日了。”</p>
荀彧面露诧异之色,曹操近日不上朝,都是在军营中治军练兵,突然造访家中,定是有要事相商。</p>
匆忙来到府中书房,荀彧叩门而入,恰好见到曹操背对着他手捧书卷,表情平静地阅览着。</p>
“拜见主公。”</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