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笑谈如故(1 / 2)
“主公,只要坚守不战,袁绍与曹操迟早退去,若冒险出击,形势将会变得诡谲难测,还望主公三思。”</p>
在确定了郭嘉的战略目标后,徐庶面露担忧地劝谏道。</p>
在场五人,包括郭嘉在内,大家都十分清楚,袁绍是外强中干,徒有虚名。</p>
此时率军来攻,多半是这些年连战连捷,自以为天下无敌,把横扫天下看得太简单。</p>
但是曹操不同,夹缝生存,几番死生逆转,加上曹操治军用兵都是当世翘楚之辈,若只有袁绍,郭嘉要打也就罢了,加上了曹操,鹿死谁手,胜败难料。</p>
摆在郭嘉眼前的局势,进攻是冒险的,防守却能立于不败之地。</p>
郭嘉神情肃然,语气冷漠。</p>
“曹操能扭转吕布偷袭兖州的败局,袁绍能逆势强攻反弱为强将公孙瓒逼入绝境,我,如果在曹操和袁绍面前只能守而不战,那么,我等不如卸甲归田或举城投降罢了,还谈什么廓清四海,澄清宇内。”</p>
许多年以前,郭嘉曾经对张燕说过要折尽天下人雄。</p>
欲成大业,若不能击败世间英雄豪杰中的佼佼者,就不可能站在江山的巅峰。</p>
诸侯之间,地位很重要,除了政治地位,一个世间公认的强者,单凭仁义德行,不足以信服,武力才是根本。</p>
强者与弱者,必须通过直接对抗才能判出高下。</p>
诸侯强与不强,不是看属地,不是看兵马数量,而是战争结果。</p>
“这一仗打完,必须要让天下所有人知道,敢犯我者,必须付出代价。今天,曹操和袁绍来了,明天,如果刘表来了,后天,如果韩遂马腾来了,我要让这些诸侯们永远记住一个事实,不管你带多少人马来,绝不可能安然无恙回去。”</p>
郭嘉口气坚决,目光凌厉。</p>
堂下四人瞧得清清楚楚,郭嘉的杀意与战意在这一刻四散弥漫。</p>
徐庶不再劝说郭嘉回心转意。</p>
他已然瞧出,郭嘉心底的怒火已经到了按捺不住的地步。</p>
人主要驾驭文武,城府极深,一般人从表情上根本无法看出他内心的喜怒哀乐,郭嘉亦如此,这些年总给外人一副笑呵呵不温不火的样子,与人为善,亲民如子,哪怕是官员犯了些小错,郭嘉也只是微笑着告诫一番。</p>
如今,郭嘉表情只不过很严肃,但是熟悉郭嘉的徐庶知道,袁绍和曹操已经让郭嘉怒意滔天了。</p>
关键不是攻还是守的问题。</p>
哪怕郭嘉坚守不战,立于不败之地。</p>
可是在函谷关对垒的两军,势必会给关中民生造成极大影响,时间一长,关中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会再次陷入动荡。</p>
可以从百姓的角度去设想一下就十分清楚了,距离不远的函谷关在打仗,外面的敌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席卷关中,他们还能安心下地耕作吗?寝食难安才是真正写照。</p>
因此,郭嘉要打,要尽快结束战争,不但要通过这一场战争确立他在天下诸侯的地位,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这一场战争对关中的消极影响。</p>
“主公是否已有破敌妙策?”</p>
既然郭嘉有了目标,那么这个过程,想必也应该成竹在胸,法正出言相询,想要听一听郭嘉的破敌之策。</p>
在四人凝视的目光下,郭嘉严肃地点点头。</p>
“我心中已有大致策略,不过细节之处,还请诸位一同斟酌。”</p>
一夜未眠,郭嘉,法正,庞统,徐庶,贾诩,五人一直商议到了天将微亮时。</p>
“如此,诸位还是先回去歇息一日,明日各司其职,我等且先看一看,袁绍和曹操会怎么做。”</p>
神经稍微一松弛,郭嘉就感觉到倦意袭身,表情一缓,带着关切的微笑对四人说道。</p>
却不料贾诩起身对郭嘉拱手,平静地说道:“主公,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在下即刻前往函谷关助张将军一臂之力,这就告辞。”</p>
紧接着贾诩之后的庞统也起身拱手朝郭嘉肃容道:“主公,在下也这就动身前往武关协助严将军。”</p>
二人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p>
郭嘉不再劝说,扭头对徐庶说道:“元直这就拟书给文远和希伯,文和与士元军中官职就以军师中郎将暂定。”</p>
贾诩和庞统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肩上任务仿佛重了一些,却令他们斗志更旺,对郭嘉如此厚重的信任感到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谢。</p>
既然郭嘉让他们担任军师中郎将而不是军师祭酒,说明他们有权力调动兵马,已经是有实无名的主帅。</p>
而且给张辽和严颜正式发去文书,其意义也就是通知他们在必要时候必须交出军权,让贾诩和庞统来统领。</p>
这个做法只是暂时,事急从权,不是郭嘉否认张辽不如贾诩,严颜不如庞统,而是这一场仗,郭嘉的战略思路,贾诩和庞统经过一夜合议,已经完全透彻地了解。</p>
在现在这个紧张的时局下,郭嘉不可能亲自跑去函谷关或武关对张辽严颜面授机宜。</p>
况且贾诩和庞统应该明白他们是去做什么,不是争权夺利,他们即便现在有兵权,战事一结束,仍旧要交出来。</p>
庞统与贾诩同时出门离去,平凡的背影,坚定的脚步,还有着文人独有的风姿儒雅,郭嘉举目望去,嘴角扬起一抹笑意。</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