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将星陨落(2 / 2)

加入书签

地下室里的灯,突然的熄灭了。黑暗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怖,凄厉的哭喊声很难令人相信这是人类所能发出的声音。整个地下室宛如人间地狱。

然而灾难并没有到此结束,储存的柴油发生了激烈的爆炸,到处流淌的柴油使整个地下室能站人的地方越来越小,人们相互的推搡着,很多人被推到了火里,在火堆里疯狂的跳动着,把燃烧的柴油溅的到处都是,加大了火焰的面积,使本来没有火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然后又本能的扑向那些没火但已站满了人的地方,把自己身上燃烧的火焰带给这些把自己推进火坑的人们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整个地下室已经完全被火焰吞噬。燃烧耗掉了所有的氧气,最后连那夺取人们生命的地狱之火都熄灭了。地下室的空间里只剩下那灼热致命的浓烟

然而让苏军第45集团军司令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临死前都念念不忘的苏军的第34坦克师在干什么呢?

中**队进攻前的炮火准备使苏军第45集团军34坦克师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师部,团部均被中国300毫米的火箭炮所摧毁。油料库被炸毁了3处,弹药库被炸毁了2处及1个备件库炸毁。造成了一名师副参谋长和一名团长等500多名官兵伤亡。

袭击发生后,34坦克师上上下下一阵手忙脚乱,所有的信息中断,使全师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窘境,两个小时后,团和师部的有线联系恢复,3个小时以后和各营级的无线通信部分的恢复了联系,师长亚历山大迪奥韦奇,按着自己的防区命令部队进入进攻状态。逐步向中苏边界方向推进。

苏军34坦克师的进攻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第第第2坦克团,师属炮团随后担任火力支援,另有第4装甲教导团担当预备队任务。

第1坦克团,经第1坦克营己进入艾波尔卡斯克村,该营编制为45辆T55坦克,6辆抢救车及129辆其它车辆,满员1151名官兵。他们从营地集结时就遭到了中**队的远程炮火的打击,慌忙的出发,在路上,边行进边集结,但不断的遇到电磁压制,通信状况极为不好。各车辆之间,很多时间不得不用旗语联系,并不断的遭中**队的空袭,短短的50多公里的路程。在中国4架“猎手”武装直升机的“眷顾”下,该营抵达艾波尔卡斯克村时己有半数坦克和车辆被摧毁。

11日13时,苏军坦克1营前去侦察的一辆嘎斯69军越用野车“嘎吱”一声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一名上士侦察兵慌张地跳了下来,向第1营先遣营营长,安德烈特曼斯基大尉报告:“报告,中国人坦克已经到达了艾波尔卡斯克村子的前面,距离这里不到3000米”

正依靠在坦克旁嚼着又黑又酸冰冷邦硬大咧巴的安德烈特曼斯基大尉听到这个消息,他有点惊异:“什么?难道中国人已过阿穆尔江了吗?动作这么快?”说着,他把剩下的那块大列巴揣到上衣口袋里,“肖夏霍夫维奇,走,上车我们到前面去看看。德比少夫斯基,你动作快点。我们去确认一下情况。”

苏军1营长安德烈特曼斯基大尉自己登上了自己的座骑341号坦克。

“出发”安德烈特曼斯基一声号令,这辆T55坦克轰隆隆地驶出了林间小路。开出了艾波尔卡斯克村村口。

中**队何止是这么快,沈阳军区第第1坦克团,早已在这里等候他们多时了。

这个平时没有人注意过的,这块地处黑龙江左岸,在黑河县东北,离黑河县只有40多公里,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两江交汇的冲击平原上,将上演一场双方装甲部队的较量。这将成为今后世界上装甲作战经典战例,影响后来这个世界半个世纪,也许会更久。

邓峰的远东兵团指挥部之所以把这里预设为消灭苏第第34坦克师的战场,主要是根据苏军的战术理论和苏军的防卫思想制定的;这里是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两江冲击平原,也便于大规模的装甲作战;这里靠近我后方补给基地,便于部队的补充。

沈阳军区第第1装甲团以3营的3个坦克连1个机步连,共第2坦克团3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及1个防空连。

以第第3坦克团;

这场坦克大决战首先在中路打响。

沈阳军区第第1装甲团2营,在苏军坦克1团还没到达艾波尔卡斯克这个小小的农庄时,解放军坦克1连就已穿越到艾波尔卡斯克北侧的小山包──123高地并潜伏在那里,2连则停在村子西头的道路上正面拦截苏军坦克,而3连则潜伏在艾波尔卡斯克南侧一片玉米地和原始森林的边沿地区。

苏军并不了解这一情况,刚才的苏军4个侦察兵乘坐一辆嘎斯69沿着64号公里侦察情况,看到的仅是解放军2连停在村子西头的道路上正面拦截苏军坦克的3辆摧毁者坦克。

苏军1营长安德烈特曼斯基大尉的341号坦克通过村边的小树林在64号公路上,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他被吓了一跳。他首先发现在公路左侧大约2000多米处的麦地里有3辆看上去很小很低矮的涂着花里胡哨,轮廓看的不是很清晰,正在缓缓移动的坦克。

“左前方11点方向,发现目标,坦克3辆,”安德烈特曼斯基大尉大声的喊着“肖夏霍夫维奇,加速迎上去。装填手,穿甲弹,德比少夫斯基瞄准那第一辆中国坦克,干掉那几个丑陋的小甲壳虫。”

T55坦克再加速,炮塔迅速的转向了左侧,德比少夫斯基眼睛贴在炮镜上,他看着炮限仪,右手放在了发射装置上,后面的装填手也迅速的把一发105毫米穿甲弹“咣当”一声推进了炮膛。

[奉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