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七章:血战函谷,各有算计(1 / 2)

加入书签

 两个好友,却因为着看法观念不同,最终走上了一条对立的道路,郭家在郭淮的运作之下,悄然在曹操领地中消失不见,而郝昭,则南下长安,冲着他心目中的明主投奔而去。</p>

时间,不会因为着两人而止步不前,之后半月间,冯翊略微显得平静起来,只是在平静之下,却透着一股暗流,诡异莫测,所幸的是,这种压抑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洛川南北两面大军云集,战争一触即发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冲天的战意。</p>

却说郝昭在南下之后,正好碰见北上冯翊的曹操大军,莫名其妙的与先锋曹洪打了一架之后,被其赏识,后举荐给曹操,见郝昭生的雄壮,又武艺不凡,曹操大喜,此时他正愁面对黄忠时武将不足呢,真是瞌睡了就给送来个枕头,升其为牙门将军之后,曹操将其留在帐下听用。</p>

再之后,曹操大军继续北上,而此时,羌胡之地虽然尚未完全攻下,黄忠却没有了继续的意思,之后,他就将此事交给了颜良来做,而他与文丑两人已经将目标盯在了曹操身上,由于并州与羌胡之间隔着一条黄河,后勤补给之上十分勉强,两人只能原地休整了两日后,驱马奔驰,急急向着冯翊行去。此时两人尚还不知道,原本他们想要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的意愿,在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曹操大军,以着两人不可想象的速度,进驻到洛川城中。</p>

失去了突袭的优势后,黄忠却是表现出了与他武将身份完全不相符的沉稳,扎下营帐与曹操对峙起来,曹操不动,他亦不动。而此时,与洛川城外温和的对峙相比,函谷关处的战争就显得激烈的多了,战争,从来没有对错怜悯,更何况是如今争霸天下的战争,函谷关头,司马懿眉头皱的如同两座山峰,直直的竖了起来,望着关下堆积如山般的尸身,心头一阵沉默,那里,可不仅仅是诸葛瑾军抛下的尸体,里面很大一部分,在不久的之前,都是他关中的守卒,几乎上算是一比一的死亡率,让得这个智谋超绝的人,也只感到一阵眩晕。</p>

相较起来,诸葛亮不是其兄,后世之人,对生命的敬重,早已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若是他在此指挥,即便是多耗上两年,只怕也不会用强攻这一个方法,而诸葛亮就不同。</p>

身在旧时这样一个时代里,在他的观念中,多余的伤亡他也不愿多做,而有些,则是必要的,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同此时对函谷关的强攻。</p>

函谷关,众所周知,乃是天下有数的雄关,别说其中有着司马懿这样的存在,就算只是一员普通战将,在后续补给充足的情况下,驻守上一生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作为西进雍州不可或缺的关隘,想要通过,就只能选择强攻,而诸葛亮此时,就是这样做的。</p>

攻城之战,按理说司马懿应该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是以对诸葛亮的强攻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因为其冒然强攻,司马懿心中对其尤为看不上,这就是名震天下的诸葛瑾的弟弟?司马懿心中不屑的笑了,对于自己最终选择了曹操,不由得感到庆幸,有着这样的兄弟,就算是诸葛瑾能够有再大的成就,只怕最终也会一朝成空。</p>

只是很快的,司马懿就笑不出来了。接连三日的强攻,在伤亡数字统计出来之后,司马懿彻底的震惊了,一比一,伤亡比例竟然是一比一,这还算是在防守吗?这样的数字,是个人看见,只怕都不会这样认为吧?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失误了?</p>

诸葛亮再一次进攻的时候,司马懿再没有了之前的轻视,第一次面色凝重的观察起了关下敌军的进攻,很快的他就发现,每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中,真正参与到进攻中的,只有千余人,而偌大得一个函谷关城头,就算是容纳下五千,甚至是一万人都不会是问题。</p>

如此,问题就出来了,诸葛亮每次派人进攻,基本上都是五千人为一个梯队的,只是在冲锋之时,约有近八成的人渐渐落在了后面,千余人分散在关下,城头上的守城器械耗费不少,杀伤力却终究有限,而最终,这千余人能够攻上城头的,又去掉了一半,而就这五百人的队伍,却将城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随即,才是诸葛亮手中真正的杀招。</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