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五章:兵进雍州,旧友再见(1 / 2)

加入书签

 公元215年九月,司马懿带着子潼关残存下来的万余人向西撤退,一直到渭南,才止住脚步,同时,调遣程银驻守下邽,李堪守重泉,程畿被升为临晋太守,张横、成宜再其帐下为将,一直到九月中旬,才将渭水以北地方的防守布置妥当,索性这段时间,诸葛瑾也正忙着休整士卒,大军一直就待在潼关,不曾西进,才给了司马懿足够的时间来调配。</p>

北地,志丹向北不远,就是一段儿古长城,乃是秦时为抵御草原进犯而建造的,后始皇之时,大将蒙恬戍边,其中就有一支军队在此屯扎。黄忠在与颜良汇合之后,大军便开始频频活动,将更北一些颜良尚未来得及攻占的地方就地劫掠,如今他们与并州断了联系,后勤补给就只能靠劫掠来获得,可惜此地太过蛮荒,只是不久,骑兵能够在短时间里抵达的地方,就被他们横扫一空,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忠不得不开始筹划,向着西北更远的地方,去获得补给。</p>

而几乎在同时,潼关陷落的消息传到曹操耳中之后,其便匆匆留下曹仁驻守安塞,而后急急向回赶,自甘泉沿着洛水一路南下,于九月底时,进驻临晋。</p>

“陛下,仲达军师带人守在渭南,只是如今我等手中的士卒实在是太少了,防守至上更是捉襟见肘,军师要守渭南,实在是太过凶险了。”程畿原本为刘璋的旧部,在当年刘璋投降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人投靠了孙坚之外,其余人大部分都投在了曹操帐下,程畿为人方正,深的曹操赏识,与黄权、蒋琬、刘巴等少数几人地位相若,此次出任临晋太守,更是临危受命,曹操至后刚刚休息了一日,他便急急的前来求见。</p>

“季然且先起来,诸葛瑾势大,我原本也就没想着单靠函谷、潼关两座关隘就能将其挡住,仲达能够坚持至今,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的预料,渭南乃是长安屏障,不过此地多为平原,实在不易防守,你速派人告诉仲达,让他将渭南放弃,将所有兵马调入长安,在高陵、阴般、杜县等地布防,如今我们必须要先将诸葛瑾的攻势阻挡下来,而后才能着手反击。”程畿前来,可不仅仅只是告诉曹操渭南防守艰难,而是先将如今的状况与曹操一一说了,这才开口对着曹操劝说起来,能够成为一国之君,曹操的见识自然不是寻常,很快就知道了防守渭南的艰险,得失之间,曹操很快的就做出了决断。</p>

程畿能够看得明白,曹操也能够看懂,难道说司马懿就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了吗?不是,相反,他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清醒,只是身边有着夏侯渊、夏侯惇、典韦等人的掣肘,他即便是知道,也不能这样做。在他陆续将潼关以西的地方放弃之后,夏侯兄弟对他的意见就噌噌的上涨起来,若是在将长安这最后一道屏障放弃,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回长安,直面生死,司马懿顿时犹豫了。</p>

曹操的命令来的很是及时,刚刚走进十月,司马懿一行人接到曹操的将令之后,逐渐的人手撤出了渭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潼关中一直休整不动的诸葛瑾大军,倏然发动了。</p>

潼关以西,最为临近的地方叫做华阴,此时的华山还没有后世“天下五岳”这样的名头,虽是如此,华山的险却是亘古不变,华阴小道之名也是由此而来。华阴,自古以来就有着“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司马懿若非是手中真的没有多余的防守力量了,也不会将这里平白的丢弃掉,作为一个西进的战略要地,其存在的意义,丝毫不比潼关要来的差。</p>

西出华阴之后,诸葛瑾所带着的大军忽然分作两队,也不知诸葛瑾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许只是宿命般的对决,其弟诸葛亮统帅关羽、于禁、张颌、黄叙、周仓等人继续向西,过郑县、渭南,大军直达新丰,与司马懿再次开始直面对峙,而诸葛瑾本人,则亲自统帅贾诩、庞德、张辽等人渡过渭水,直逼正坐镇临晋的曹操而去。</p>

“诸位,谁愿与我上前叫阵?”临晋城下,望着紧闭着的城门,诸葛瑾目光不由得挑了一挑,似乎根本就没有想到,曹操会对他避而不见。</p>

“似乎,情势有些微妙啊……”伸手摸着下巴上已经不短了的胡须,诸葛瑾心中暗自叹息道。</p>

“末将愿往。”话音刚刚落下,诸葛瑾还来不及怎样沉思,张辽已经跳了出来,大声的应道。</p>

“好,曹操帐下,善战之将已是不多,文远但去,瑾在此盼汝杀敌建功。”有着天堂存在,再加上对曹操的消息他本就关注不已,在曹操前脚迈进临晋城,他便已经将曹操身在临晋城中的消息摸了个底儿,对张辽的武艺,他倒是极为放心。</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