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章(2 / 2)

加入书签

“可我为什么没有在你脸上,看到应有的笑容!”。</p>

安德列夫没有来者的好心情,而是苦笑道:“佐尔格,朋友,我最亲爱的朋友,你难道还不清楚我们这次任务吗?”</p>

“关于中东路,我们都明白其价值。”</p>

“从接手开始算,每一年都能得到上千万卢布的利润。”</p>

“这可是会下蛋的好母鸡,这样的拱手让人,我实在不甘心!”。</p>

佐尔格是第一总局,选派到东北执行秘密任务的。</p>

他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德国记者。</p>

多年前,他曾经担任过中东路公司的宣传员,对哈尔滨的情况也是知根知底。</p>

第一总局的同志,也是考虑过他之前经历,才把他派回哈尔滨,组建新的情报小组。</p>

他有德国血统,拿的是德国的外交护照。</p>

佐尔格生于高加索巴库,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乌克兰人,大学时代即向往社会主义,先后加入德共和联共。</p>

那片区域,本就是德俄多民族杂居,成分非常的复杂。</p>

他本人也参加德国军队,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3次负伤。</p>

在医院养伤时,与左翼社会党人多有接触。</p>

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p>

有些人,天生就是干特工的料。</p>

佐尔格非常热爱共产主义事业,并写出了多篇经典著作。</p>

三零年一月,佐尔格被派往了中国,搜集有关中国局势问题的情报。</p>

佐尔格取道柏林、从德国农业报编辑部里搞到一封介绍信,然后以该报记者的身份来到上海。</p>

之后拜见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人员,结识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知名人士。</p>

很快建立间谍网,其中就包括史沫特莱,广泛搜集各种情报。</p>

史沫特莱又将佐尔格介绍给日本的《朝日新闻》记者尾崎秀实,后来,尾崎秀实也同意加入佐尔格的间谍网。</p>

佐尔格通过收买在南京政府工作的德国工程师、无线电通信军官施特尔茨的中国太太。</p>

掌握了南京政府总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德国军事顾问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密码。</p>

而后,又设法窃取了德国军事顾问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联络的电话号码。</p>

此后,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飞往莫斯科,和共产国际。</p>

与此同时,佐尔格以记者和农业专家的身份,得以方便地环游中国,向中国共产党通报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p>

如他将有关国民党引进新式武器的情报通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尚未投入使用时,红军便熟悉了这种武器。</p>

1931年,佐尔格又成功地用金钱贿赂中国国民党政府内有关人员的办法,营救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国际革命者劳伦斯夫妇。</p>

可以说,他是个中国通!</p>

“朋友,人在饿死的时候,是没有耐心等待,明天的鸡蛋的。”</p>

“我们需要日本人放行,在东南亚和南洋放出一条口子。”</p>

“那样我们需要的粮食,才能通过海运,回到我们饥饿的祖国!”</p>

佐尔格自然明白中东路的价值,但他同样清楚,祖国面临的特殊情况。</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