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文化界大V抱团评论(2 / 2)

加入书签

【也爱我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静默!

全体静默!

这是一种精神深处激发起来的震撼,这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华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人想过,女性诗歌还可以这么写!女性诗歌还能这么写!女性诗歌还能如此的有力量!

看过了太多婉约派女性诗词的柔美,看过了太多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看过太多深院锁清秋的孤寂冷,但从来没有人看过这样一首充满着平等、独立思想的情爱类诗词!

华国文学史上,一首开创新风的诗词,诞生了!

短暂的沉寂后,评论如暴雨坠落!

“看过这首诗,我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仿佛我的精神层次都提升了!”

“如果再给我重新爱他一次的机会,我愿意像《致橡树》中写的那样,作为木棉的形象,以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

“诗人的这个答案,简直就是我的心声!”

“我们女性从来就不应该是男性的附属品,我们应该独立,财务独立,精神独立,我们要和男性一样,彼此尊重,共同维系爱情,共同努力撑起一个家庭!而不是过一种寄生虫一样的生活。”

“那还嫁男人干嘛?”

“嫁给男人,是因为爱情,且只能因为爱情,而不是图他能带给你什么!”

“妇女能顶半边天!说给谁听的?说给咱们听的啊!”

在茫茫的讨论声中,张主任的一条评论赫然出现。

张主任长评:

华夏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以一个平等视角来正视男女情爱的诗篇。这是一篇划时代的当代诗歌!一首充满力量的振奋心灵的当代诗歌!

这种震撼不是来自于诗歌格律上的,而是来自于诗歌内核上的,是来自于诗歌所阐释的女性独立的爱情观上的。

这样一首具有现代审美和进步思想的作品的横空出世,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

他,开创了女性诗词新的创作主题!

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下最优秀的诗人!

嚯!

抖友阵阵惊呼,好高的评价啊!

文学评论家的顶格赞扬,是对《致橡树》的权威定义!

紧接着,各个大v纷纷发表个人观点!

宋乔芸:这是一篇惊世之作,又是一篇警世名篇,是每一个女人都应该读一读的作品,振聋发聩!

京大文学院教授王子楠:

在我国文学史上,从此出现了一对新的描述爱情的意象——木棉和橡树。

木棉,生于南国,橡树,立于北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种意象,又吟叹出‘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我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隐隐地透着注定不能在一起的悲剧。

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爱情的诗,但它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意义,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著名媒体人吴所谓:《致橡树》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情诗的境界!更重新定义了新时代女性所该拥有的精神面貌!

……

一首前世经典名著《致橡树》,将一众潜水的文化大v们,全都炸出来了。

抖友们阵阵惊呼:

“你看看人家评论区,这评论质量多高!”

“热评全是文化领域的大v发言啊!”

“再看看其他网红的评论区,相对比之下,三无的评论区简直是净土,是高雅的文学礼堂!”

“我玩评论区这么多年,从来没看到有文学界大拿进来发言的,从来没有。今天真是活久见了,竟然这么多文学界大咖集体出现!”

“这才是一个短视频博主评论区该有的样子。”

“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

《致橡树》是盘点历史十大分手诗词名句中,最具震撼效果的一首!

原因很简单,这是华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一首倡导女性独立平等思想的作品。

在这个女权和“女拳”界限模糊,争论不休的时代,这样一首作品的凭空出世,意义太重大了。

《致橡树》这首诗,读者们都是当做爱情诗来欣赏的,舒婷自己声称并不是爱情诗。

这是创作者创作意图和读者感知上的区别,而江小白对它的定义则是分手诗词——它同样适合在女性得不到尊重时候的分手之作。

江小白对这首诗是有所改动的,原诗最后一句是“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他将之改成了“也爱‘我’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样一改,木棉和橡树的平视关系和对立性便更强了,作为分手标签的诗篇,它的味道也更浓烈了。

如果我爱你,我一定要以木棉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这首诗所坚持的原则,如果你想让我成为环绕你的藤枝蔓叶,我宁愿坚持我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是江小白对这首诗的定义。

三无:“《致橡树》,就是我给你们的答案!”

“诗人我错了,我没想到一个男人写女性诗词,竟然能把所有的女性诗人秒杀了!”

“真的是啊,诗人你怎么这么懂我们女人啊,这首诗,完全是我们女性心底最渴望的呐喊啊!”

“写女性诗词,比所有女性都好,这是真的牛逼啊,我突然想起了女诗人柳落落。”

“大家知道很热门的柳落落订婚宴事件吧,这首诗简直就是对这一事件最好的评论和建议啊!”

“对啊,那么有名气的女诗人,同样也会遭遇这种问题,在超级富二代面前,面临着家庭尊严的问题,面临为爱牺牲的问题,面临着变成生育机器的问题啊。”

“柳落落会看到么?她看到后会有所启发吧?”

“她看到一定会啊,诗人和诗人之间最容易引起共鸣,她对诗词比咱们敏感。”

“连我这条咸鱼,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都振奋起来了,何况人家大诗人柳落落呢。”

“说回来,跨性别写诗,以女性视角创作诗词,却秒杀一众女诗人,写出如此让人惊叹的作品!我真的理解不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不难理解,我总结了六点……”

“哈哈!”

“针对你这六点,我再补充两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