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发射(2 / 2)

加入书签

生不逢时,这样的火箭,最后只有子系统,也就是助推器成为的天顶火箭,还在商业发射,主推进器的发动机在出售之外,这种火箭,同样无疾而终了。</p>

有了航天飞机,伊拉克还必须得有能源号火箭才行,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更加耗费资金的项目,库赛没有舍得花费更多的资金,他只是重金请到了能源号火箭的总设计师古巴诺夫以及一大批其他的技术人员,然后,在南方机械制造厂等地购买了各种重要的零部件,包括两种重要的发动机,之后,在伊拉克组装出来的。</p>

伊拉克的各种工业加工设备,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又请到了南方机械制造厂的大批技术人员,他们可不是山寨这种火箭,而是完全地重新制造。虽然现在重要的发动机还需要进口,但是,伊拉克最终会实现自己制造这种先进的发动机。</p>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只要有现在的这些技术人员,库赛相信,一定可以实现伊拉克航天工程的巨大进步。</p>

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伊拉克国内在材料,机械,电子,生态等各方面的技术的进步,拉动了许多的高新科技的发展,转化为民用项目在各方面的进步,最终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p>

95年3月18日,晚上八点三十分。</p>

位于发射台五公里之外的发射指挥大厅内,现场气氛严肃。一个僵硬的声音响在发射台内,三十分钟准备!</p>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发射已经进入不可逆的过程,燃料已经被注入了发射箱。</p>

发射台上的发射架已经开始缓缓向两边张开,能源号火箭连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台上。</p>

这是它起飞之前的最后时刻。</p>

十分钟倒计时的时候,整个发射系统,开始进入自检。</p>

在发射大厅内的,既有伊拉克的火箭专家,也有大批的从前苏联国家过来的火箭专家,包括主要的航天飞机的研制人员,他们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内,仔细地操作着。</p>

伊拉克在电子技术方面,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套发射大厅内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伊拉克自己使用了许多颗自产的CPU芯片制造的,运算速度已经超过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那台系统主机。</p>

倒计时八秒的时候,发射台上浓烟滚滚,能源号火箭的主发动机,已经点火成功。现场一片剧烈震动,整个重达几千吨的大家伙,开始跃跃欲试。</p>

倒计时零秒的时候,绑在火箭主体上的四个助推器开始点火,火箭带动着一百多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离开了发射台,直刺苍穹。</p>

现场一片欢腾,发射取得了成功!</p>

下一个步骤,就是能够准确进入轨道!</p>

发射后一百五十秒,助推火箭燃烧完毕,与主火箭分离。</p>

发射后四百八十秒,能源号火箭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把航天飞机送入了二百五十千米的高度上,即将进入轨道。</p>

接着,主火箭脱落,暴风雪号启动了自己的机动发动机,调整自己的轨道,准确进入二百六十千米的圆形轨道。</p>

在太平洋的远洋测量船,准确地捕捉到了这架航天飞机,精确的入轨!</p>

苏联的解体,导致了许多项目的死亡,而其中,有一些,已经在异域重新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p>

凭借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力的雄厚,而且集中了阿拉伯世界的力量,在高新的航天领域,伊拉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