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元军到 围困太平城(2 / 2)

加入书签

此去不过二十里路途,转眼既至,太平城闭门拒守,里面的元平章完者不花、万户万钧、纳哈出、达鲁花赤西里罕忽里等人龟缩不出。</p>

此时义军士气正盛,不到一个时辰便破城而入,完者不花与张旭等弃城而逃,纳哈出被俘,他们黎明时分开始渡江,攻下太平城之后,也才不过太阳偏西,已近黄昏。</p>

将士们在采石的猎物尽付东流,心中憋着一股气,要在太平城暴掠一场,但大家伙准备像在采石一般肆掠的时候,忽见见到大街小巷贴满了榜文,上书:胆敢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者,杀无赦!</p>

军士们顿时吓得咂舌缩头,不敢胡来。刘剑心见到这榜文,才知道那所谓的《戒戢军士榜》原来是这个玩意儿。</p>

几个胆子大的小兵,仗着胜利之师,朱元璋或许只是吓唬他们而已,便去掠夺,但转眼间几个朱元璋的亲兵过来,当场砍了脑袋,飞马游街,传首示众。</p>

这么样一来,混乱纷扰立时便安顿下来,变得井然有序。但朱元璋还是把的道的金银财物,按功行赏,军士们自然也欢喜的很。</p>

如今的天下局势,一个城镇,经常易主,却从未见过这么有纪律的军队,不杀不掳,玉石太平路享有盛名的儒士李习、陶安等率领父老,迎接大军。</p>

刘剑心走在前面,与朱元璋并列。</p>

那陶安见到两人,眼珠四下乱转,甚至不知谁是朱元璋。刘剑心笑道:“朱大哥,你可真受欢迎。”</p>

</p>

朱元璋淡淡一笑。</p>

陶安立时走到他身前,躬身行礼,道:“龙姿凤质,非寻常人也,我辈总算有主了。”</p>

朱元璋甚是喜欢,笑道:“不用多礼。”</p>

安顿妥当,朱元璋叫上刘剑心,又将陶安、李习招去,讨论时局,征询对平定天下的意见。</p>

陶安率先开口:“放进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夺地,忽争雄长。多数人的志向都在子女玉帛,图一时之快,没有拨乱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百姓心悦诚服。如此顺天应人而兴吊民伐罪之师,平定天下,不是难事。”</p>

刘剑心笑道:“陶公说的话很有道理,朱大哥,你说是么?”</p>

刘剑心最让人敬佩的不是他的修为,而是他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无论是武功修仙,还是军事打仗,都从他身上显露出来,这一两个月来,他每日跟在朱元璋身边,耳濡目染,又有心学习,虽然平日不说话,其实已掌握了不少技巧。</p>

朱元璋笑道:“刘兄弟说有理,那自然有理。我下一步准备攻取金陵,你们觉得如何?”</p>

陶安道:“金陵自古以来,都是帝王之都,龙蟠虎踞,形胜之地。长江天堑,进可攻退可守。若由此出兵,兵临四方,则合往而不胜?”</p>

刘剑心笑道:“朱大哥得如此人才,真是幸甚!”</p>

众人讨论了一番,朱元璋见陶安思路敏捷,谈吐高雅,便留他做了幕宾。</p>

这一年,陶安才四十六岁,而与他一同而来的李习已经八十多岁了。</p>

刘剑心见此时大事初定,便又想告辞,但朱元璋说道:“我攻下这太平城,太过简单,只怕元军转眼便来夺取,你在我身边,我才有信心。”</p>

刘剑心无奈,只得留了下来。</p>

朱元璋对太平无疑十分重视,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任命李习为知府,设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这翼元帅府乃是城西元朝地方兵制,一翼便是一个万户府。</p>

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潘庭坚为帅府教授,陶安、宋思颜等人为参幕府事,着令乡下百姓为民兵,居民蓄积,悉数运入城中,以备长期固守。</p>

三日之后,兵士来报,说元军集合重兵,前来争夺采石、太平。</p>

朱元璋问何人来打。</p>

报道:右丞阿鲁灰、枢密副使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用大船截断采石,封锁了姑孰溪口。</p>

朱元璋眉头大皱,连忙传呼各位儒士参谋,厅堂之中,聚集了二十多人,都是有名的儒士,通晓历史兵法。</p>

但都觉得元军委实太过强大,如今朱元璋不禁不能东渡,便连回到和州的通道也已经被截断,而后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率领数万地方水路劲旅攻打太平,更是心腹之患。</p>

朱元璋亲自登城指挥抵抗,刘剑心见密密麻麻的兵士不要命的攻城,忍不住飞掠而起,落在城下,一人横扫,几次三番将敌军逼了回去。</p>

众将领第一次见他出手,却能以一人之力,抵挡千百雄兵,不禁对他敬若神明,只要刘剑心往人群中一站,他们便士气大涨,杀起敌来,奋不顾身,硬生生将战力提升了一截。</p>

敌人几次攻击,都不能破城,只得退去。</p>

到了第二日,再次涌了上来,刘剑心又飞掠而起,要出手相助,便在此时,一声轰然大喝传来,叫道:“想不到小小城池之中,居然还有仙人,嘿嘿,让贫道来会会你!”</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