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购买现货(1 / 2)

加入书签

 车媛媛的500万元投资款在第二天就汇入了张大杰的账户。车媛媛本来是想直接汇给陈新宏的,但感觉不妥,毕竟她与陈新宏认识不久,而且又是500万元巨款。斟酌再三,她还是决定先汇给义兄张大杰,再由张大杰汇给陈新宏,这样比较稳妥。当然,经过中间环节,汇款的费用会增加,也给张大杰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在汇款前,车媛媛给张大杰打电话,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及打算先把钱汇给他,再由他汇给陈新宏的想法。张大杰连想都没有想,就满口答应。车媛媛要求张大杰提供农行或工行或建行的银行卡,因为车媛媛有这3个银行的银行卡,同行汇款的费用相对低廉。张大杰给了她工行的卡号,在收到车媛媛500万元汇款后,要求陈新宏提供工行银行卡,并在收到汇款的当天就将钱汇给了陈新宏。

代理500万元的现货交易,对于陈新宏和小方来说,是最近几年接到的一笔最大的生意。但这笔生意不好做,车媛媛的购货目标是中低价邮资封片,而邮资封片经过电子盘和邮币商城的多次大托管,要在现货市场购买如此大的量,而且收购价只是稍高于行价,恐怕不是想收就能收到的。

从表面上看,陈新宏手握500万元的巨款,可以在邮市纵横驰骋,随心所欲地买货,其实不然。

自2013年10月21日金陵电子盘诞生以来,现货市场从总体上来说,是处于每况愈下的下坡阶段,其间当然也有辉煌的时期,即由于当时电子盘行情的异常火爆而引发的托管和再托管品种的大量增加,以及价格的迅速上涨,带动了现货市场交易的活跃和价格的上涨。但好景不长,随着电子盘的全国性停盘,现货市场的交易一落千丈。邮市的极度低迷让邮商的经营陷入了绝境,终日无生意可做,很多邮商连摊位费都无法缴纳。

电子盘全国性停盘后虽有港盘和邮币商城,但无法改变现货市场日益衰落的趋势。电子盘全国性停盘以后,现货市场的价格大幅下挫,投资者是越跌越卖,市场一片抛盘,鲜有接盘。沪西和金网艺购等邮币商城虽然也在托管,但由于这些商城没有什么行情,托管的价格很低,且上盘以后大多会跌破发行价,投资者已没有了以往搬砖的兴趣,过去因托管而繁荣的现货市场,其盛况已一去不复返了。

网络化交易平台的出现,对现货交易是个严重威胁:一是邮商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邮商,原来意义上的邮商除了做流水赚取差价以外,主要是靠囤积自己看好的邮品来获取高额利润,而现在的邮商很多都已成为网络平台的主力,他们把主要精力和资金转移至网络化交易,邮商只是他们身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很多邮商在卢工邮市已没有柜台;二是经过大托管的品种,整箱整包的东西已不多见,市场上充斥着被淘汰的货物,使现货交易变得更加困难。

虽然佣金不菲,但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陈新宏在收到这笔巨款后,就开始谋划如何完成这500万元的购货任务。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上海卢工和北京马甸两个邮市扫货,上海卢工他与小方两人收货就可以了,北京马甸的收货,他委托了在北京的两个好朋友,邮资封片要求原箱,价格可以比行价高出1要货。陈新宏给北京的朋友留下了1的赢利空间,也即只要他们在行价收到货,就有1的利润可赚,如果能低于行价收购,赢利都归他们。尽管陈新宏作了主动让利,但在北京马甸,两个朋友收了近一个月的货,仅收到不足100箱的中低价邮资封片。所购费用不足50万元,也即仅花掉了不到十分之一的购货款。

在上海卢工,收货更加困难,因为陈新宏定的标准是只要原箱,不是原箱一律不要。但经过多次托管以后,原箱邮资封片是越来越少,而且有货的邮商都想卖个好价,在行价想买到大量的原箱货确实比登天还难。他与小方起早摸黑,只要听说谁手上有原箱低价的邮资封片,就会死皮赖脸地缠着人家要货,在这方面,小方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小方的大胸脯为卢工邮市所有的男邮商所瞩目,加上小方平时的人缘不错,在市场上,陈新宏要不到的货,一旦小方出面去要,大都会如愿以偿,很多男性邮商大都会拱手相让。

其实,小方也没有什么绝招,无非是讲几句好话,让那些色迷迷的男邮商在其高耸的双乳上多盯一些时候,买卖就自然成功了。小方的胸器确实无往而不胜,但也有例外,碰到夫妻老婆店,大多会失去作用。

在卢工邮市,夫妻在一起做邮商的还真不少。在这些邮商那里,如果陈新宏碰壁,小方大都也难以如愿。

卢工邮市虽然有很多年轻的女邮商,但最漂亮的还数小方。小方不仅脸长得漂亮,而且身材极佳,特别是衣衫下高耸的双乳,很是吸引男人,像牛姓邮商这样,被小方深深吸引的人不在少数,像张大杰这样很有定力的人,有时也被小方弄得举措失宜。

正因为小方的吸引力,让很多女邮商对小方心生妒忌和怨气,看到自己男人色迷迷的眼睛盯着小方的大胸脯看的时候,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也是小方难以在这些女邮商的老公那里获得货物的原因。

看到小方收货很辛苦,牛姓邮商在暗中帮了小方很多忙,而且为了避嫌,通过牛姓邮商得到的货物还要瞒着陈新宏,不让他知道这些货是牛姓邮商提供的。也就是说,直到现在,陈新宏还不知道牛姓邮商与其老婆早已钻穴逾垣,韩寿偷香,给他严严实实地戴了一顶大绿帽。

卢工邮市邮资封片的原箱货非常有限,陈新宏和小方两人好说歹说,加上牛姓邮商的暗中帮忙,也只收到50多箱货。为什么同是国内的两个大邮市,在卢工邮市收到的货反而比马甸少很多?这里有个缘故,中国邮市分为南北两个派系,以北京马甸为首的北方邮市大多以炒作邮资封片为主,历史上几次封片炒作的主战场均在北京,特别是1997年的那次炒作高潮,最低价封片狂涨50多倍。

马甸邮市的前身是月坛邮市,月坛邮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邮市,每天入市的人数在5万人以上,邮商摊位最多时增至近千个。其中很多摊位专门经营邮资封片。

邮资片被称为硬版小型张,但发行量却大大少于小型张。因此,总体上说,每次行情,邮资片的炒作均先于小型张的炒作。1997年2月下旬,封片炒作势头大增,表现在纪念邮资片中,早期片的价格大幅度抬高,中期片突升,后期片也不甘寂寞,争先上扬,市场上再也看不到4元以下的品种。至6月份行情达到顶峰时,邮资封片最终消灭了10元以下的品种,成为涨幅最为巨大的板块。这其中除了相比于小型张,邮资封片具有发行量上的优势以外,还要归功于北方炒作军团强大的实力。

卢工相比于当时的月坛邮市,无论是规模还是参与炒作的人数和资金,都逊色不少,封片炒作的主战场在月坛邮市,卢工邮市封片的炒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从未得到过丝毫的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